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ICQ银行成都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1 前言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1.3 论文框架第13-15页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5-28页
    2.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现状第15-17页
    2.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基本概念第17-21页
        2.2.1 风险第17-18页
        2.2.2 信用风险第18-19页
        2.2.3 信用风险管理第19页
        2.2.4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第19-20页
        2.2.5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第20-21页
    2.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第21-25页
        2.3.1 资产风险管理理论第22-23页
        2.3.2 负债风险管理理论第23页
        2.3.3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第23-24页
        2.3.4 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理论第24页
        2.3.5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第24-25页
    2.4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度量方法及其发展第25-28页
        2.4.1 传统度量模型第25-26页
        2.4.2 现代度量方法第26-28页
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第28-33页
    3.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第28-30页
        3.1.1 不良贷款率高,信用风险总体规模巨大第28-29页
        3.1.2 资本充足率较低,信用风险比较集中第29页
        3.1.3 信贷结构单一,中长期借款比例高第29-30页
    3.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第30-31页
    3.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第31-33页
4 ICQ银行成都分行信用风险现状分析第33-49页
    4.1 ICQ银行成都分行简介第33-38页
        4.1.1 经营框架第33-34页
        4.1.2 业务规模第34-35页
        4.1.3 客户贷款情况第35页
        4.1.4 业务结构第35-36页
        4.1.5 业务发展目标第36-38页
    4.2 ICQ银行成都分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8-42页
        4.2.1 贷款投放加大,预计市场份额将会发生波动第39-40页
        4.2.2 客户资源一般,结构不平衡第40-41页
        4.2.3 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第41页
        4.2.4 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贷款质量第41页
        4.2.5 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持第41-42页
        4.2.6 其他原因第42页
    4.3 ICQ银行成都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第42-49页
        4.3.1 客观因素第42-45页
        4.3.2 主观因素第45-49页
5 ICQ银行成都分行信用风险管理改进措施第49-56页
    5.1 深化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第49-51页
    5.2 完善信用风险等级评估体系第51-52页
    5.3 强化内部人员信用风险意识第52-54页
        5.3.1 打造专业风险管理队伍第52-53页
        5.3.2 形成特色风险管理文化第53页
        5.3.3 形成系统、严格的风险管理流程并让各环节员工熟悉第53-54页
    5.4 合理投资信用衍生品第54-55页
    5.5 分行及时把控各产业的风险状况第55-56页
结束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贷泡沫和金融危机研究
下一篇:知识溢出下代工企业的创新绩效与利润增长--基于博弈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