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拓的软件产业月报及评价系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软件产业发展评价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可拓学评价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结构和内容 | 第13-14页 |
2 软件产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选择分析 | 第14-22页 |
2.1 软件产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14页 |
2.1.1 指标选择常用基本原则 | 第14页 |
2.2 软件产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确立 | 第14-17页 |
2.2.1 软件产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确立过程 | 第14-16页 |
2.2.2软件产业发展评价指标的内容说明 | 第16-17页 |
2.3 评价等级及各项指标的节域和经典域 | 第17-19页 |
2.4 基于熵权法的权重确定方法 | 第19-22页 |
3 可拓综合评价法 | 第22-32页 |
3.1 可拓学基本理论 | 第22-23页 |
3.2 物元模型 | 第23-24页 |
3.2.1 物元理论 | 第23-24页 |
3.3 动态评价的扩展物元模型 | 第24-25页 |
3.4 可拓集合和关联函数 | 第25-28页 |
3.5 优度评价方法 | 第28-30页 |
3.6 可拓综合评价法 | 第30页 |
3.7 与其它综合评价法的比较 | 第30-32页 |
4 基于可拓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模型建立 | 第32-36页 |
4.1 建立经济效益时序扩展物元模型 | 第32页 |
4.2 衡量条件集的确定 | 第32页 |
4.3 节域的确定 | 第32-33页 |
4.4 经典域的确定 | 第33页 |
4.5 计算指标权重 | 第33-34页 |
4.6 关联函数的建立,关联度和评价等级的计算 | 第34-35页 |
4.7 造动态评价矩阵 | 第35-36页 |
5 软件产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实现 | 第36-43页 |
5.1 数据准备 | 第36页 |
5.2 建立动态评价模型 | 第36-37页 |
5.3 确定各项指标的节域和经典域 | 第37页 |
5.4 计算评价指标熵权 | 第37-39页 |
5.5 计算关联度 | 第39-41页 |
5.6 构造动态评价矩阵 | 第41-43页 |
6 软件产业月报与评价系统的实现 | 第43-57页 |
6.1 SSH+EXTJS框架 | 第43-47页 |
6.1.1 SSH框架 | 第43-46页 |
6.1.2 Ext JS 框架 | 第46-47页 |
6.2 月报统计及评价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47-54页 |
6.2.1 需求分析 | 第47页 |
6.2.2 业务流程 | 第47-49页 |
6.2.3 总体设计 | 第49页 |
6.2.4 详细设计 | 第49-54页 |
6.3 可拓评价功能的算法实现 | 第54-57页 |
7 总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6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