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2-1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2.1.1 研究场所及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2页 |
2.1.2 抽样方法 | 第12页 |
2.1.3 样本量估计 | 第12-13页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2.2.1 研究地区孕产妇基线情况 | 第13页 |
2.2.2 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知信行”的影响 | 第13页 |
2.2.3 健康教育对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 第13-14页 |
2.2.4 手机短信干预方法 | 第14页 |
2.3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第14-15页 |
2.4 质量控制 | 第15-16页 |
2.4.1 设计阶段 | 第15页 |
2.4.2 实施阶段 | 第15页 |
2.4.3 数据录入及分析 | 第15-16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6-26页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第16-17页 |
3.1.1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第16页 |
3.1.2 两组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和妊娠结局的基线资料 | 第16-17页 |
3.2 孕产妇“知信行”问卷调查 | 第17-20页 |
3.2.1 “知信行”问卷调查两组孕产妇基本情况比较 | 第17-18页 |
3.2.2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孕产妇KAP得分比较 | 第18-20页 |
3.3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比较 | 第20-24页 |
3.3.1 两组孕产妇早孕检查比较 | 第20-21页 |
3.3.2 两组孕产妇产前筛查比较 | 第21页 |
3.3.4 两组孕产妇艾滋病抗体检测比较 | 第21-22页 |
3.3.5 两组孕产妇梅毒抗体检测比较 | 第22页 |
3.3.6 两组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比较 | 第22-23页 |
3.3.7 两组孕产妇产前检查比较 | 第23页 |
3.3.8 两组孕产妇叶酸补服比较 | 第23-24页 |
3.4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指标的比较 | 第24-26页 |
3.4.1 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 第24页 |
3.4.2 两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 第24-25页 |
3.4.3 两组孕产妇死亡情况比较 | 第25页 |
3.4.4 两组围生儿死亡情况比较 | 第25-26页 |
4 讨论 | 第26-32页 |
4.1 孕产妇一般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4.1.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分析 | 第26页 |
4.1.2 两组孕产妇保健服务和妊娠结局基线资料分析 | 第26-27页 |
4.2 孕产妇“知信行”改变 | 第27页 |
4.3 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指标 | 第27-28页 |
4.4 孕产妇妊娠结局指标 | 第28-30页 |
4.4.1 剖宫产 | 第28-29页 |
4.4.2 产科出血 | 第29页 |
4.4.3 孕产妇死亡 | 第29-30页 |
4.4.4 围产儿死亡 | 第30页 |
4.5 应用手机短信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第30-31页 |
4.6 本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31-32页 |
5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附录 | 第38-45页 |
综述 | 第45-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