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工商工艺美术论文

在视觉传达中图形心理暗示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课题研究现状第12-13页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3-15页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4-15页
    第四节 论文组织结构第15-16页
第二章 心理学范畴中的心理暗示第16-22页
    第一节 心理学与心理暗示第16-17页
        一、 心理学简述第16-17页
        二、 从心理学到心理暗示第17页
    第二节 心理暗示的概述第17-22页
        一、 心理暗示的定义第17-18页
        二、 心理暗示的特征第18-19页
        三、 心理暗示的应用第19-20页
        四、 心理暗示的作用意义第20-21页
        五、 心理暗示的前景第21-22页
第三章 心理暗示作为视觉图形传达的重要途径第22-35页
    第一节 心理暗示与视觉传达的关系第22页
    第二节 心理暗示在视觉传达中应用的手段第22-29页
        一、 图形隐喻第22-23页
        二、 图形象征第23-24页
        三、 图形比喻第24-25页
        四、 图形联想第25-26页
        五、 图形意象第26-28页
        六、 图形浪漫第28-29页
    第三节 视觉图形与心理过程第29-31页
        一、 视觉图形与感知觉第29-30页
        二、 视觉图形与情绪情感第30页
        三、 视觉图形与意识意动第30-31页
    第四节 图形心理暗示的创作步骤第31-32页
        一、 念在心中、意在图中第31页
        二、 形中有意、形中有念第31-32页
        三、 相由心生、知行合一第32页
    第五节 视觉传达中图形心理暗示应用的途径第32-35页
        一、 潜意识与显意识第33页
        二、 思想与意识第33-34页
        三、 记忆与情境第34-35页
第四章 视觉传达设计实践中对心理暗示的应用第35-47页
    第一节 图形心理暗示的原型溯源探究第35页
    第二节 图形心理暗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析第35-40页
        一、 标志设计第35-36页
        二、 海报设计第36-37页
        三、 服装设计第37-38页
        四、 传统图形设计第38-40页
    第三节 图形心理暗示在国内外艺术作品中的应用探析第40-42页
    第四节 图形心理暗示在家居环境中的应用探析第42-44页
    第五节 图形心理暗示在宗教信仰图案中的应用探析第44-47页
        一、 图腾第44-45页
        二、 符咒第45-46页
        三、 曼荼罗第46-47页
第五章 心理暗示理论研究在现代设计心理学中的价值第47-54页
    第一节 五种常见基础图形的心理暗示分析第47-51页
        一、 圆形第47-48页
        二、 十字形第48页
        三、 螺旋形第48-49页
        四、 三角形第49-50页
        五、 正方形第50-51页
    第二节 视觉传达中图形心理暗示的实现过程(积极图形心理暗示的源泉塑造)第51-52页
        一、 原型建模(寻找心灵之根)第51页
        二、 自我心理暗示的植入(植入心灵之种)第51页
        三、 图形心理暗示的概念成型与图形心理暗示的行为表现(唤醒心灵之体)第51-52页
    第三节 图形心理暗示中的能量第52-53页
    第四节 图形心理暗示应用研究的价值第53-54页
第六章 设计实践第54-65页
    第一节 前期调研第54-55页
        一、 受众群体及应用对象第54页
        二、 三角图形的应用实例第54-55页
        三、 三角形给大众的心理感受第55页
    第二节 设计目的及内容第55-65页
        一、 设计目的第55页
        二、 设计思路第55-56页
        三、 设计方案展示第56-65页
结论第65-66页
注释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俄在中亚地区的经济政治利益
下一篇:顺应论视角下《苔丝》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