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1.2.1 国外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3 规划数据互操作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4 论文选题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规划数据互操作模式与实现平台 | 第15-23页 |
2.1 空间数据互操作的定义 | 第15页 |
2.2 规划数据互操作处理模式 | 第15-17页 |
2.2.1 基于直接访问的互操作 | 第15-16页 |
2.2.2 基于公共接口访问的互操作 | 第16-17页 |
2.3 本文规划数据互操作实现的相关平台 | 第17-22页 |
2.3.1 ArcEngine | 第17-19页 |
2.3.2 .NET体系结构 | 第19-22页 |
2.3.3 SQL Server数据库 | 第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AutoCAD与ArcSDE的数据管理模式分析 | 第23-31页 |
3.1 AutoCAD数据管理模式分析 | 第23-26页 |
3.1.1 AutoCAD数据模型 | 第23页 |
3.1.2 AutoCAD存储图形数据 | 第23-25页 |
3.1.3 AutoCAD存储非图形数据 | 第25-26页 |
3.2 ArcSDE数据管理模式分析 | 第26-29页 |
3.2.1 ArcSDE数据模型 | 第26-27页 |
3.2.2 ArcSDE表达地理要素 | 第27-28页 |
3.2.3 ArcSDE存储和组织地理要素 | 第28-29页 |
3.3 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AutoCAD与ArcSDE间数据互操作处理系统的开发设计 | 第31-48页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1-32页 |
4.1.1 业务需求分析 | 第31页 |
4.1.2 功能需求分析 | 第31页 |
4.1.3 性能需求分析 | 第31-32页 |
4.2 系统架构 | 第32-33页 |
4.3 系统工作流程 | 第33-34页 |
4.4 系统功能设计 | 第34-42页 |
4.4.1 绘图编辑 | 第34-35页 |
4.4.2 数据操作 | 第35-40页 |
4.4.3 案卷管理 | 第40-41页 |
4.4.4 系统维护 | 第41-42页 |
4.5 规划数据库的设计 | 第42-47页 |
4.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42页 |
4.5.2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 第42-43页 |
4.5.3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 第43-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开发应用实例 | 第48-69页 |
5.1 系统注册与数据库连接 | 第48-49页 |
5.2 绘图编辑功能模块 | 第49-54页 |
5.2.1 线段拼接 | 第50页 |
5.2.2 自动闭合 | 第50-51页 |
5.2.3 坐标绘图 | 第51-52页 |
5.2.4 绘图面板 | 第52-53页 |
5.2.5 图层清理 | 第53-54页 |
5.3 数据操作功能模块 | 第54-64页 |
5.3.1 数据加载与移除 | 第54页 |
5.3.2 地形图背景的加载 | 第54-55页 |
5.3.3 案卷的操作 | 第55-56页 |
5.3.4 数据互操作 | 第56-63页 |
5.3.5 块文件的加载 | 第63-64页 |
5.4 案卷管理功能模块 | 第64-66页 |
5.4.1 案卷显示与打印 | 第64-66页 |
5.4.2 附件导出与读取 | 第66页 |
5.5 系统维护功能模块 | 第66-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9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