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法合理原则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合理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 第12-23页 |
2.1 合理原则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 第12-17页 |
2.1.1 合理原则的内涵 | 第12-16页 |
2.1.2 合理原则的主要特征 | 第16-17页 |
2.2 合理原则的产生 | 第17-20页 |
2.2.1 现代反垄断法产生之前的合理原则 | 第17-18页 |
2.2.2 《谢尔曼法》的制定与合理原则的产生 | 第18-20页 |
2.3 合理原则的发展 | 第20-23页 |
2.3.1 合理原则的不确定性与本身违法 | 第20-21页 |
2.3.2 合理原则与本身违法的融合 | 第21-23页 |
第3章 合理原则的适用范围 | 第23-31页 |
3.1 部分横向限制协议 | 第23-25页 |
3.1.1 横向限制协议的概念和分类 | 第23-24页 |
3.1.2 合理原则适用于横向协议的案例 | 第24-25页 |
3.2 大部分纵向限制竞争 | 第25-29页 |
3.2.1 纵向限制竞争的概念和分类 | 第25页 |
3.2.2 纵向限制对竞争的消极影响与积极影响 | 第25-27页 |
3.2.3 合理原则对纵向限制竞争的适用 | 第27-29页 |
3.3 经营者集中 | 第29-31页 |
3.3.1 经营者集中的概念与类别 | 第29页 |
3.3.2 合理原则在经营者集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第4章 合理原则的分析方法 | 第31-35页 |
4.1 合理原则的传统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4.1.1 传统分析方法的违法判断要件 | 第31-32页 |
4.1.2 传统分析方法所考虑的因素 | 第32-33页 |
4.2 快速审查法 | 第33-35页 |
4.2.1 运用快速审查法的主要案例 | 第33页 |
4.2.2 快速审查法的主要特征 | 第33-35页 |
第5章 合理原则下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完善 | 第35-40页 |
5.1 合理原则在我国反垄断立法中的体现 | 第35-38页 |
5.1.1 垄断协议的合理分析 | 第35-36页 |
5.1.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合理分析 | 第36-37页 |
5.1.3 经营者集中的合理控制标准 | 第37-38页 |
5.2 合理原则下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建议 | 第38-40页 |
5.2.1 建立合理原则与豁免制度共存规则 | 第38页 |
5.2.2 明确合理原则的适用范围 | 第38-39页 |
5.2.3 细化合理原则的操作标准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