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2-16页 |
1.2.1 责任的含义 | 第12-13页 |
1.2.2 责任与义务 | 第13-14页 |
1.2.3 责任与道德 | 第14-16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1.4.2 比较研究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当代大学生责任道德现状 | 第21-26页 |
2.1 当代大学生责任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 第21-22页 |
2.1.1 大学生政治素养和爱国热情较高 | 第21页 |
2.1.2 大学生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 | 第21-22页 |
2.1.3 大学生富有正义感,积极伸张正义 | 第22页 |
2.2 部分大学生责任道德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2.2.1 生命意识淡薄 | 第22-23页 |
2.2.2 感恩意识不强 | 第23-24页 |
2.2.3 个人本位突出 | 第24页 |
2.2.4 社会公德弱化 | 第24-26页 |
第3章 当代大学生责任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6-35页 |
3.1 家庭教育方面 | 第26-27页 |
3.1.1 家长对孩子的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 第26页 |
3.1.2 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够科学 | 第26-27页 |
3.2 学校方面 | 第27-30页 |
3.2.1 学校教育导向偏差 | 第27-28页 |
3.2.2 高校教育和管理方式欠佳 | 第28页 |
3.2.3 高校教师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4 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5 校园文化建设不到位 | 第30页 |
3.3 社会方面 | 第30-33页 |
3.3.1 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 第30-31页 |
3.3.2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 第31页 |
3.3.3 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 第31-32页 |
3.3.4 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 自身素质方面 | 第33-35页 |
3.4.1 大学生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 | 第33-34页 |
3.4.2 大学生对社会及社会责任认识不足 | 第34-35页 |
第4章 当代大学生责任道德教育的途径 | 第35-43页 |
4.1 家庭教育 | 第35-37页 |
4.1.1 家长要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 第35页 |
4.1.2 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 第35-36页 |
4.1.3 从生活点滴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 第36-37页 |
4.2 学校教育 | 第37-39页 |
4.2.1 建立健全管理和评价机制 | 第37页 |
4.2.2 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 第37-38页 |
4.2.3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 第38-39页 |
4.3 社会教育 | 第39-41页 |
4.3.1 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 第39页 |
4.3.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第39-40页 |
4.3.3 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 第40-41页 |
4.4 自我教育 | 第41-43页 |
4.4.1 大学生要提高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 | 第41-42页 |
4.4.2 大学生要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