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改革和分税制下中国经济效率损失的分析和测度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1.2.1 双轨阶段 | 第15-16页 |
1.2.2 单轨阶段 | 第16-17页 |
1.3 研究结论 | 第17-18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1 股份制改革领域 | 第19-20页 |
2.2 分税制领域 | 第20-21页 |
3 委托代理基础模型 | 第21-23页 |
4 中国经济效率损失的分析--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 第23-39页 |
4.1 承包制模型 | 第25-26页 |
4.2 国资委、一行三会模型 | 第26-27页 |
4.3 效率损失模型 | 第27-35页 |
4.3.1 监督缺失产生的原因 | 第29-30页 |
4.3.2 监督缺失造成的效率损失 | 第30-35页 |
4.4 股份制改革措施模型 | 第35-39页 |
4.4.1 政府机构减持 | 第36页 |
4.4.2 股权激励、管理层收购 | 第36-38页 |
4.4.3 年薪制 | 第38-39页 |
5 中国经济效率损失的分析--财政分税制 | 第39-54页 |
5.1 分税制产生背景及原因 | 第39-42页 |
5.2 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 第42-47页 |
5.3 经济发展、房价上涨 | 第47-52页 |
5.4 各级政府间的激励机制 | 第52-54页 |
5.4.1 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委托代理激励机制 | 第52-53页 |
5.4.2 省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锦标赛激励机制 | 第53-54页 |
6 中国经济效率损失的测度-计量实证 | 第54-59页 |
6.1 计量模型 | 第55页 |
6.2 计量结果 | 第55-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
附录一:世界各地区国家 GDP 增长率 | 第63-64页 |
附录二:确定性等价收入的推导 | 第64-65页 |
附录三:hausman 检验 | 第65-66页 |
附录四:聚类稳健的标准差检验 | 第66-67页 |
附录五:LSDV 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