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立功基本问题简析 | 第13-17页 |
(一) 立功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 第13-14页 |
(二) 立功的相关立法规定及成立要件 | 第14-17页 |
二、立功制度价值取向的实然评价与应然追求 | 第17-22页 |
(一) 功利主义的价值选择之利 | 第18-19页 |
(二) 功利主义的价值选择之弊 | 第19-21页 |
(三) 我国立功制度价值取向应然追求之探索 | 第21-22页 |
三、立功在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35页 |
(一) 正确区分坦白、自首与立功 | 第22-23页 |
1、立功、坦白与自首的联系 | 第22页 |
2、立功、坦白与自首的区别 | 第22-23页 |
(二) 正确认定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 | 第23-24页 |
(三) 单位犯罪案件中立功的认定 | 第24-26页 |
(四) 共同犯罪案件中立功的认定 | 第26-27页 |
(五) 帮助立功的认定 | 第27-29页 |
(六) 特殊人员立功的认定 | 第29-31页 |
(七) 立功线索来源的合法性研究 | 第31-32页 |
(八) 认定立功的主体 | 第32-33页 |
(九) 刑罚量刑阶段与刑罚执行阶段立功的区别认定 | 第33-35页 |
四、我国立功的司法认定之完善 | 第35-43页 |
(一) 立功司法认定之立法完善 | 第35-36页 |
1、明确“立功表现”与“重大立功表现” | 第35页 |
2、填补立功认定的空档 | 第35-36页 |
(二) 立功司法认定程序配套措施之建构 | 第36-41页 |
1、设立立功告知制度与立功受理登记制度 | 第36-37页 |
2、明确立功认定机构和立功认定程序 | 第37-38页 |
3、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 第38-39页 |
4、立功适用的配套措施——被害人异议制度与说理制度 | 第39-40页 |
5、规定立功认定的证据标准 | 第40-41页 |
(三) 立功司法认定过程中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限制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参考法规 | 第46-4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况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