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6页 |
CONTENTS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8页 |
1.1 论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对经济责任审计定位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关于区县政府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 | 第14页 |
1.2.3 关于区县党政领导干部审计评价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4 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研究 | 第15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区县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概况 | 第18-32页 |
2.1 区县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 第18-21页 |
2.2 区县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规范 | 第21-27页 |
2.2.1 区县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 | 第21-23页 |
2.2.2 区县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 第23页 |
2.2.3 区县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 第23-26页 |
2.2.4 对区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界定 | 第26-27页 |
2.3 区县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 | 第27-32页 |
2.3.1 查处腐败,严肃财经纪律 | 第27-28页 |
2.3.2 筑起廉政建设的“防护墙” | 第28-29页 |
2.3.3 任中审计显成效 | 第29-30页 |
2.3.4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 第30页 |
2.3.5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地位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区县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32-38页 |
3.1 区县审计部门权能不足 | 第32-35页 |
3.1.1 “双重领导”处境尴尬 | 第32-33页 |
3.1.2 审计力量对比悬殊 | 第33页 |
3.1.3 缺乏审计配合机制 | 第33-35页 |
3.2 审计标准不规范 | 第35-36页 |
3.2.1 审计的法律依据不严谨 | 第35页 |
3.2.2 被审计领导的前后责任界定难 | 第35-36页 |
3.2.3 “经济责任”与其他责任的界限不清 | 第36页 |
3.3 审计结果运用程度低 | 第36-38页 |
3.3.1 审计结论模式化 | 第36-37页 |
3.3.2 审计结果的运用滞后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完善区县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 第38-51页 |
4.1 对干部制度进行配套改革 | 第38-40页 |
4.1.1 认真执行干部任期制度 | 第38-39页 |
4.1.2 明确领导干部的责任分工 | 第39页 |
4.1.3 把干部晋升与审计结果相挂钩 | 第39-40页 |
4.2 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保障机制 | 第40-41页 |
4.3 理顺经济责任审计的配合机制 | 第41-42页 |
4.4 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过程监督 | 第42-43页 |
4.4.1 实行科学的审计计划管理 | 第42页 |
4.4.2 加强各部门协调 | 第42-43页 |
4.5 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51页 |
4.5.1 制定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43-44页 |
4.5.2 区域型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 第44-45页 |
4.5.3 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 | 第45-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