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土地承包权退出及经济补偿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6-34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2.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第20-30页
        1.3.1 国外部分第21-25页
        1.3.2 国内部分第25-29页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第29-30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0-33页
        1.4.1 研究思路第30-31页
        1.4.2 研究方法第31-33页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第33-34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4-48页
    2.1 概念界定第34-37页
        2.1.1 土地承包经营权第34-35页
        2.1.2 土地承包权退出第35-36页
        2.1.3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第36-37页
    2.2 理论基础第37-47页
        2.2.1 土地价值与土地产权理论第37-39页
        2.2.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第39-41页
        2.2.3 资源配置与主观均衡理论第41-44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4-47页
    2.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土地承包权退出及补偿实践第48-63页
    3.1 成都温江土地承包权退出实践及启示第48-51页
        3.1.1“双放弃”模式第48-50页
        3.1.2 经验启示第50-51页
    3.2 重庆土地承包权退出实践及启示第51-54页
        3.2.1“土地换户籍”模式第51-54页
        3.2.2 经验启示第54页
    3.3 浙江嘉兴土地承包权退出实践及启示第54-57页
        3.3.1“两分两换”模式第54-57页
        3.3.2 经验启示第57页
    3.4 陕西土地承包权退出实践及启示第57-60页
        3.4.1“退地进城”模式第57-60页
        3.4.2 经验启示第60页
    3.5 土地承包权退出及补偿实践评价第60-61页
    3.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农民产权认知与土地承包权退出条件第63-85页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第64-69页
        4.1.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获取第64-65页
        4.1.2 样本农户特征第65-68页
        4.1.3 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第68-69页
    4.2 农民耕地产权认知第69-78页
        4.2.1 耕地产权体系第69-72页
        4.2.2 农户对耕地产权的认知情况第72-73页
        4.2.3 农户特征与耕地产权认知第73-76页
        4.2.4 农户耕地产权认知与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第76-78页
    4.3 土地承包权退出条件第78-83页
        4.3.1 土地承包权退出条件的农户选择第78-80页
        4.3.2 农民特征与土地承包权退出条件第80-81页
        4.3.3 不同地域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条件差异第81-82页
        4.3.4 不同退地条件下农民的退地意愿第82-83页
    4.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五章 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第85-101页
    5.1 研究假说第86-89页
        5.1.1 农户个人和家庭因素第86-87页
        5.1.2 农户生产能力因素第87页
        5.1.3 农户产权认知因素第87-88页
        5.1.4 退地条件因素第88页
        5.1.5 其他认知因素第88-89页
    5.2 研究方法第89页
    5.3 模型构建第89-94页
        5.3.1 理论模型建立第90-92页
        5.3.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92-94页
    5.4 模型检验第94页
        5.4.1 违犯估计和正态性检验第94页
        5.4.2 模型整体适配度检验第94页
    5.5 模型估计结果及结果分析第94-99页
    5.6 主要结论第99-100页
    5.7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六章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机制第101-115页
    6.1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原则第101-103页
        6.1.1 公平原则第101-102页
        6.1.2“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第102页
        6.1.3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102页
        6.1.4 帕累托最优原则第102-103页
    6.2 土地承包权退出补偿主体、客体和对象第103页
    6.3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的标准及依据第103-108页
        6.3.1 土地承包权退出实践中的经济补偿标准第104-106页
        6.3.2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标准的农户选择第106-107页
        6.3.3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依据的农户选择第107-108页
    6.4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形式第108-111页
        6.4.1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形式的农户选择第108-109页
        6.4.2 多样化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形式第109-111页
    6.5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的责任主体第111-112页
        6.5.1 农地实际经营者第111页
        6.5.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第111-112页
        6.5.3 政府第112页
    6.6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资金管理第112-113页
        6.6.1 经济补偿资金筹集第112-113页
        6.6.2 经济补偿资金利用第113页
    6.7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七章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标准测算第115-148页
    7.1 土地承包权价值构成第116-117页
    7.2 基于理论标准测算模型的经济补偿标准测算第117-126页
        7.2.1 测算公式第118-121页
        7.2.2 耕地经济产出价值计算第121-122页
        7.2.3 耕地社会保障价值计算第122-125页
        7.2.4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理论标准第125-126页
    7.3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经济补偿标准测算第126-134页
        7.3.1 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受偿意愿理论分析第126-127页
        7.3.2 条件价值评估法及经济学原理第127-129页
        7.3.3 条件价值评估法常见偏差及规避第129-130页
        7.3.4 问卷核心问题处理第130-131页
        7.3.5 受访农户受偿意愿测算第131-133页
        7.3.6 基于农民意愿的土地承包权退出补偿标准第133-134页
    7.4 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标准的确定第134页
    7.5 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受偿期望价格差异分析第134-146页
        7.5.1 农户经济补偿受偿期望价格差异的统计分析第135-140页
        7.5.2 农户经济补偿受偿期望价格差异的计量分析第140-146页
    7.6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第八章 土地承包权退出激励及保障第148-163页
    8.1 退地农民可能面临的生计问题第148-150页
        8.1.1 退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下降第148-149页
        8.1.2 退地农民实现再就业较为困难第149页
        8.1.3 退地农民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第149-150页
    8.2 土地承包权退出激励及保障的必要性第150-152页
        8.2.1 增强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第150-151页
        8.2.2 保障退地农民的基本权益第151页
        8.2.3 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差距第151页
        8.2.4 维持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稳定第151-152页
    8.3 土地承包权退出激励及保障的基本原则第152-153页
        8.3.1 政府主导与责任共担原则第152页
        8.3.2 抓住重点与兼顾全面原则第152-153页
        8.3.3 因地制宜与城乡一体原则第153页
    8.4 土地承包权退出激励及保障内容第153-160页
        8.4.1 经济激励第155页
        8.4.2 社会保障第155-160页
        8.4.3 其他激励第160页
    8.5 退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第160-161页
    8.6 本章小结第161-163页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63-171页
    9.1 研究结论第163-165页
    9.2 政策建议第165-170页
        9.2.1“补赔并举”抑制耕地撂荒,推进土地承包权退出第165-166页
        9.2.2 鼓励满足退地条件的农户退出土地承包权第166-167页
        9.2.3 提高土地承包权退出经济补偿标准第167-168页
        9.2.4 多元化土地承包权退出补偿形式第168页
        9.2.5 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第168-169页
        9.2.6 增加对退地农民的激励及保障内容第169-170页
    9.3 研究局限及展望第170-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82页
附录第182-186页
致谢第186-188页
作者简介第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战略博弈中的武器出口研究
下一篇:航空联系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网络:结构特征与演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