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降低船用柴油机NO_x排放的技术 | 第15-22页 |
1.2.1 NO_x的生成机理 | 第15-16页 |
1.2.2 前处理 | 第16-17页 |
1.2.3 机内优化 | 第17-22页 |
1.2.4 后处理 | 第22页 |
1.3 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中NO_x-SFC的trade-off关系 | 第22-23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计算模型和研究方法 | 第25-33页 |
2.1 发动机数值模拟计算简介 | 第25页 |
2.2 三维CFD数值模拟软件CONVERGE简介 | 第25页 |
2.3 湍流模型 | 第25-26页 |
2.4 喷雾模型 | 第26-28页 |
2.4.1 KH(Kelvin-Helmholtz)破碎模型 | 第27页 |
2.4.2 RT(Rayleigh-Taylor)破碎模型 | 第27-28页 |
2.4.3 KH-RT破碎长度模型 | 第28页 |
2.5 点火模型 | 第28-29页 |
2.6 燃烧模型 | 第29页 |
2.7 排放模型 | 第29-30页 |
2.8 标定模型 | 第30-32页 |
2.8.1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30页 |
2.8.2 计算模型的标定 | 第30-32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进气组分对二冲程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33-47页 |
3.1 进气成分的稀释效应和热效应对船机燃烧排放的模拟研究 | 第33-37页 |
3.1.1 稀释效应对二冲程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33-36页 |
3.1.2 热效应对二冲程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 废气再循环和进气加湿对燃烧排放的模拟研究 | 第37-45页 |
3.2.1 EGR对二冲程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2 HAM对二冲程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40-43页 |
3.2.3 EGR、HAM耦合喷油策略解决NO_x-ISFC的折衷关系 | 第43-44页 |
3.2.4 满足Tier Ⅲ排放法规的技术方案 | 第44-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EGR、乳化油耦合米勒循环对二冲程船机燃烧排放的研究 | 第47-59页 |
4.1 米勒循环对二冲程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47-50页 |
4.2 几何压缩比对二冲程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 EGR耦合米勒循环对二冲程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 乳化油对二冲程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 | 第53-55页 |
4.5 满足Tier Ⅲ排放法规的技术方案 | 第55-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59-61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