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腔对于女性发音个性化特征和声学特性的影响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本文创新工作 | 第11-12页 |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5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 第2章 相关研究技术 | 第14-22页 |
| 2.1 核磁共振图像 | 第14-16页 |
| 2.2 3D打印机 | 第16-17页 |
| 2.3 模拟仿真 | 第17-19页 |
| 2.3.1 截面面积函数 | 第17-18页 |
| 2.3.2 传递函数 | 第18-19页 |
| 2.4 频谱包络 | 第19-20页 |
| 2.5 赫姆霍兹共鸣器 | 第20-21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声学实验设计 | 第22-32页 |
| 3.1 固态声道模型 | 第22-27页 |
| 3.1.1 MRI数据采集 | 第22-23页 |
| 3.1.2 提取声道形状 | 第23-24页 |
| 3.1.3 加牙 | 第24-25页 |
| 3.1.4 模型后续处理与打印 | 第25-27页 |
| 3.2 实验测量和分析 | 第27-31页 |
| 3.2.1 声门耦合器 | 第28页 |
| 3.2.2 实验装置 | 第28-30页 |
| 3.2.3 实验流程 | 第30-31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形态学分析 | 第32-39页 |
| 4.1 评估模型的正确性 | 第32-35页 |
| 4.1.1 截面面积函数 | 第32-34页 |
| 4.1.2 传递函数 | 第34-35页 |
| 4.2 喉腔的形态学分析 | 第35-37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5章 声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 5.1 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 5.2 元音频谱 | 第40-43页 |
| 5.2.1 男性频谱 | 第40页 |
| 5.2.2 女性频谱 | 第40-43页 |
| 5.3 声门耦合器 | 第43-44页 |
| 5.4 个性化差异 | 第44-45页 |
| 5.5 分析讨论 | 第45-46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 6.1 总结 | 第47-48页 |
| 6.2 展望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