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研究目标及创新第14-17页
        1.4.1 研究目标第14-15页
        1.4.2 研究创新第15-17页
第2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概念第17-23页
    2.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涵第17-18页
        2.1.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第17页
        2.1.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独特性第17-18页
    2.2 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以及分类第18-19页
    2.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第19-23页
        2.3.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内涵第19-20页
        2.3.2 操作风险发生的核心原因第20页
        2.3.3 操作风险管理能力的内容第20-21页
        2.3.4 国际监管要求第21页
        2.3.5 国内监管要求第21-23页
第3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关系的理论分析第23-29页
    3.1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第23-24页
    3.2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理论第24-26页
        3.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定义第24页
        3.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内容第24-25页
        3.2.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特征第25页
        3.2.4 内部控制下的业务条线与部门设置第25-26页
    3.3 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第26-29页
        3.3.1 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与文献综述第26-27页
        3.3.2 内部控制对于操作风险的有效性第27-29页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实证分析第29-47页
    4.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现状第29页
    4.2 样本及数据的选择第29-31页
        4.2.1 样本区间的选择第29-30页
        4.2.2 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第30页
        4.2.3 损失事件样本数据的特征和说明第30-31页
    4.3 我国操作风险事件统计数据描述第31-35页
    4.4 损失类型与损失事件金额的回归分析第35-42页
        4.4.1 数据处理第36页
        4.4.2 研究指标第36-37页
        4.4.3 Bootstrap分析方法选取第37-38页
        4.4.4 Bootstrap回归模型建立第38页
        4.4.5 Bootstrap实证相关性分析第38-40页
        4.4.6 Logit分析方法选取第40-41页
        4.4.7 Logit模型方法描述第41-42页
    4.5 基于内部控制对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分析第42-47页
        4.5.1 重要人员岗位违规操作难度低第42页
        4.5.2 组织结构层级导致内部控制能力弱第42-43页
        4.5.3 操作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第43-44页
        4.5.4 内部控制下的岗位与流程设置失效第44页
        4.5.5 不可抗拒因素对于操作风险影响相对较小第44-45页
        4.5.6 内部审计稽核作用弱第45-47页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的建议第47-53页
    5.1 构建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的良好文化第47-48页
    5.2 完善更新银行操作风险的规章制度第48页
    5.3 构建独立的内控操作风险架构第48-49页
    5.4 强化业务领域操作风险内部控制能力第49页
    5.5 建立明确的操作风险内部控制措施第49-51页
    5.6 构建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和信息平台第51-53页
第6章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录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新旧券利差分析
下一篇:中国概念股美国退市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