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江苏省玉米机械化播种现状 | 第9-10页 |
1.1.2 江苏省玉米机械化播种主要面临的问题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发展现状 | 第11-17页 |
1.2.1 保护性耕作技术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国内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的总体设计 | 第19-25页 |
2.1 玉米播种机的设计要求及性能指标 | 第19-20页 |
2.1.1 机具设计的农艺要求 | 第19页 |
2.1.2 机具设计的技术要求 | 第19页 |
2.1.3 机具设计主要的性能参数 | 第19-20页 |
2.2 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的设计方案 | 第20-25页 |
2.2.1 机具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2.2 机具开沟器的布局 | 第21页 |
2.2.3 播量控制系统 | 第21-22页 |
2.2.4 机具动力匹配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播种机关键零部件的研究 | 第25-41页 |
3.1 施肥开沟器的选型 | 第25-26页 |
3.2 分草器的设计 | 第26-30页 |
3.2.1 分草齿盘的设计 | 第27-30页 |
3.2.2 分草栅条的设计 | 第30页 |
3.3 排肥器的选型 | 第30-31页 |
3.4 播种开沟器的设计 | 第31-35页 |
3.4.1 滚动式开沟器的特点 | 第31页 |
3.4.2 交错式双圆盘开沟器结构及尺寸参数设计 | 第31-35页 |
3.5 仿形机构的设计 | 第35-39页 |
3.5.1 仿形机构的分类 | 第35-36页 |
3.5.2 仿形机构参数设计 | 第36-37页 |
3.5.3 仿形轮的设计 | 第37-39页 |
3.6 覆土镇压轮的选型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排种器的试验及选型 | 第41-49页 |
4.1 排种器的选型 | 第41-42页 |
4.2 排种器的排种理论 | 第42-43页 |
4.3 铺砂式排种性能试验台 | 第43-44页 |
4.4 排种器性能试验 | 第44-49页 |
4.4.1 试验目的 | 第44页 |
4.4.2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4.4.3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4.4.4 排种器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第五章 虚拟样机的设计及软件仿真分析 | 第49-61页 |
5.1 虚拟样机的设计 | 第49-51页 |
5.1.1 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的三维建模 | 第49-50页 |
5.1.2 干涉检查 | 第50-51页 |
5.2 播种单体运动仿真分析 | 第51-55页 |
5.2.1 ADAMS仿形机构建模 | 第51-52页 |
5.2.2 三种仿形位置的仿形分析 | 第52-54页 |
5.2.3 不同拉杆长度下侧位仿形仿形结果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5.3 开沟器仿真对比分析 | 第55-61页 |
5.3.1 模型建立 | 第55-58页 |
5.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8-61页 |
第六章 分草装置田间试验 | 第61-65页 |
6.1 试验目的 | 第61页 |
6.2 试验条件及内容 | 第61-63页 |
6.2.1 试验条件 | 第61-62页 |
6.2.2 试验内容 | 第62-63页 |
6.3 试验结果 | 第63-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结论与创新点 | 第65-66页 |
7.1.1 结论 | 第65-66页 |
7.1.2 创新点 | 第66页 |
7.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