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 | 第9-10页 |
1.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2 项目依托 | 第10页 |
1.2 数字高程模型介绍和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数字高程模型(DEM) | 第10页 |
1.2.2 构造地貌学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3 龙门山南段山前流域活动构造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7-1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7页 |
2.1 构造背景 | 第18-22页 |
2.1.1 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构造格架 | 第18-19页 |
2.1.2 龙门山的构造单元划分及主干断裂 | 第19-20页 |
2.1.3 龙门山南段及前缘地区的活动构造分带 | 第20-22页 |
2.2 龙门山南段山前流域地貌、地层和气候特征 | 第22-27页 |
第3章 龙门山南段山前流域地貌特征 | 第27-37页 |
3.1 龙门山南段山前流域坡度、坡向和地形起伏度分析 | 第27-34页 |
3.1.1 坡度计算原理及分析 | 第27-29页 |
3.1.2 坡向 | 第29-30页 |
3.1.3 龙门山南段山前流域地形起伏度 | 第30-34页 |
3.2 水系平面展布分析 | 第34-35页 |
3.3 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龙门山南段山前流域面积-高程积分分析 | 第37-51页 |
4.1 面积-高程积分计算原理和结果 | 第37-42页 |
4.1.1 面积高程积分曲线的形态对地貌演化期反映 | 第38-39页 |
4.1.2 计算流程和结果 | 第39-42页 |
4.2 面积-高程积分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5页 |
4.3 面积-高程积分的构造意义 | 第45-50页 |
4.3.1 面积-高程积分值(HI)对活动构造和气候的响应 | 第45-49页 |
4.3.2 面积-高程积分曲线的构造意义 | 第49-50页 |
4.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龙门山南段山前流域集水盆地不对称性分析 | 第51-56页 |
5.1 流域集水盆地的不对称性计算原理 | 第51-52页 |
5.2 计算流程及结果 | 第52-54页 |
5.3 集水盆地的不对称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构造意义 | 第54-55页 |
5.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龙门山南段山前河流纵剖面的数学函数拟合分析 | 第56-61页 |
6.1 拟合原理 | 第56-57页 |
6.2 数学函数拟合依据和结果 | 第57-59页 |
6.3 河流纵剖面的数学拟合函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页 |
6.4 河流纵剖面的数学拟合函数的构造意义 | 第59-60页 |
6.5 小结 | 第60-61页 |
第7章 龙门山南段山前流域的活动性探讨 | 第61-69页 |
7.1 龙门山南段山前流域的构造活动的空间差异性 | 第61-68页 |
7.2 龙门山南段山前流域的应力特征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存在问题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位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