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9页 |
1.1 酪氨酸酶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1.1 酪氨酸酶的结构和功能 | 第9-10页 |
1.1.2 酪氨酸酶催化黑色素合成的机理 | 第10-11页 |
1.2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来源 | 第11-13页 |
1.2.2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抑制机理 | 第13-15页 |
1.3 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4-(或 5-)取代噻吩2甲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9-28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7页 |
2.3.1 合成路线 | 第21-22页 |
2.3.2 中间体的合成 | 第22-25页 |
2.3.3 化合物(4-(或 5-)取代噻吩2甲醛缩氨基硫脲)1-11的合成及表征 | 第25-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4-(或 5-)取代噻吩2甲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及其水溶性,脂溶性的研究 | 第28-38页 |
3.1 前言 | 第28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3.3.1 化合物 1-12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作用 | 第29-30页 |
3.3.2 化合物 1,2,5,6,7 和9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机制和抑制动力学 | 第30页 |
3.3.3 部分化合物的水溶性和脂溶性研究 | 第30-31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3.4.1 化合物 1-11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作用 | 第31-33页 |
3.4.2 化合物 1,2,5,6,7 和9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机制和抑制类型 | 第33-36页 |
3.4.3 部分化合物的水溶性和脂溶性研究 | 第36页 |
3.5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4-(或 5-)取代噻吩2甲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与酪氨酸酶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38-49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4.3.1 化合物 1-9 和 1a-Cu~(2+)复合物对酶的荧光猝灭作用 | 第39-40页 |
4.3.2 化合物 1, 5, 6 与酪氨酸酶的核磁氢谱滴定作用及化合物6与酪氨酸酶的核磁碳谱滴定作用 | 第40-41页 |
4.3.3 复合物 6-Cu~(2+)的合成及其紫外,红外光谱的研究 | 第41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4.4.1 化合物 1-9 和 1-Cu~(2+)复合物对酶的荧光猝灭作用 | 第41-44页 |
4.4.2 化合物 1, 5, 6 与酪氨酸酶的核磁氢谱滴定作用及化合物6与酪氨酸酶的核磁碳谱滴定作用 | 第44-47页 |
4.4.3 复合物 6-Cu~(2+)的合成及其紫外,红外光谱的研究 | 第47页 |
4.5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 第58-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