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生物防治概况 | 第12页 |
1.2 芽孢杆菌概况 | 第12-13页 |
1.3 病原菌概况 | 第13-15页 |
1.3.1 高山红景天根腐病 | 第13-14页 |
1.3.2 水稻恶苗病 | 第14页 |
1.3.3 水稻纹枯病 | 第14页 |
1.3.4 甜瓜炭疽病 | 第14页 |
1.3.5 辣椒炭疽病 | 第14-15页 |
1.3.6 白菜菌核病 | 第15页 |
1.4 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1.1 芽孢杆菌 | 第16页 |
2.1.2 病原菌 | 第16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7-24页 |
2.3.1 大酱中的分离纯化 | 第17页 |
2.3.2 分离后芽孢杆菌的筛选 | 第17-18页 |
2.3.3 芽孢杆菌对病原菌抑菌作用的显微观察 | 第18页 |
2.3.4 芽孢杆菌培养特征的观察 | 第18页 |
2.3.5 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 第18-20页 |
2.3.6 芽孢杆菌的16S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树 | 第20-21页 |
2.3.7 发酵条件对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 | 第21-23页 |
2.3.8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48页 |
3.1 大酱中芽孢杆菌的分离纯化 | 第24页 |
3.2 分离后芽孢杆菌的初筛 | 第24-26页 |
3.3 芽孢杆菌的复筛 | 第26-29页 |
3.3.1 芽孢杆菌菌株的抑菌率 | 第26-27页 |
3.3.2 芽孢杆菌发酵液的抑菌率 | 第27-29页 |
3.4 芽孢杆菌对病原菌抑菌作用的显微观察 | 第29-33页 |
3.4.1 芽孢杆菌对高山红景天根腐病抑菌作用的显微观察 | 第29页 |
3.4.2 芽孢杆菌对水稻恶苗病抑菌作用的显微观察 | 第29-30页 |
3.4.3 芽孢杆菌对水稻纹枯病抑菌作用的显微观察 | 第30-31页 |
3.4.4 芽孢杆菌对甜瓜炭疽病抑菌作用的显微观察 | 第31-32页 |
3.4.5 芽孢杆菌对辣椒炭疽病抑菌作用的显微观察 | 第32页 |
3.4.6 芽孢杆菌对白菜菌核抑菌作用的显微观察 | 第32-33页 |
3.5 芽孢杆菌培养特征的观察 | 第33-35页 |
3.6 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 第35-37页 |
3.7 芽孢杆菌的16S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树 | 第37-41页 |
3.7.1 芽孢杆菌的鉴定结果 | 第37-39页 |
3.7.2 芽孢杆菌的系统发育树 | 第39-41页 |
3.8 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对发酵的影响 | 第41-48页 |
3.8.1 碳源对发酵的影响 | 第41-42页 |
3.8.2 氮源对发酵的影响 | 第42-43页 |
3.8.3 无机盐对发酵的影响 | 第43页 |
3.8.4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 第43-44页 |
3.8.5 初始pH值对发酵的影响 | 第44-45页 |
3.8.6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 第45页 |
3.8.7 装液量对发酵的影响 | 第45-46页 |
3.8.8 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8-51页 |
4.1 芽孢杆菌的抑菌率 | 第48页 |
4.2 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 第48页 |
4.3 芽孢杆菌对病原菌抑菌作用的显微观察 | 第48-49页 |
4.4 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对发酵的影响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