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有关XBRL优势的研究 | 第12页 |
1.2.2 有关分类标准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有关XBRL应用的研究 | 第13页 |
1.2.4 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1.4.1 财务信息元素理论 | 第15页 |
1.4.2 成本收益分析理论 | 第15-16页 |
1.4.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6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2 XBRL财务报告概述 | 第18-22页 |
2.1 XBRL的产生背景及定义 | 第18-19页 |
2.1.1 XBRL的产生背景 | 第18页 |
2.1.2 XBRL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 XBRL技术框架 | 第19页 |
2.3 XBRL财务报告的生成模式 | 第19-20页 |
2.4 XBRL财务报告的优势 | 第20-22页 |
2.4.1 解决了多头报送问题 | 第20页 |
2.4.2 信息搜索便捷 | 第20-21页 |
2.4.3 信息披露完善 | 第21页 |
2.4.4 分类标准可扩展 | 第21-22页 |
3 安钢集团应用XBRL的现状 | 第22-34页 |
3.1 安钢集团简介 | 第22-23页 |
3.1.1 企业简介 | 第22-23页 |
3.1.2 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 第23页 |
3.2 安钢集团实施XBRL的现状 | 第23-34页 |
3.2.1 安钢集团XBRL财务报告编制模式的选择 | 第24页 |
3.2.2 安钢集团XBRL财务报告编制情况 | 第24-30页 |
3.2.3 安钢集团在上交所披露XBRL财务报告的状况分析 | 第30-34页 |
4 安钢集团应用XBRL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4.1 企业内部对于推行XBRL的内生动力不足 | 第34-35页 |
4.2 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量大,扩展元素较多 | 第35-36页 |
4.3 通用分类标准冗余元素过多,元素容易重复定义 | 第36页 |
4.4 校验工作无法完全通过软件实现,仍需人工校验 | 第36-37页 |
4.5 企业不重视成本收益,实施效果不明显 | 第37-38页 |
5 安钢集团应用XBRL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6页 |
5.1 分类标准层面 | 第38-41页 |
5.1.1 通用分类标准存在元素不足问题 | 第38-40页 |
5.1.2 通用分类标准存在元素冗余问题 | 第40-41页 |
5.2 企业应用层面 | 第41-43页 |
5.2.1 收益与成本不配比 | 第41-42页 |
5.2.2 安钢集团相关技术人才缺乏 | 第42页 |
5.2.3 披露方式短时间内难以转变 | 第42页 |
5.2.4 安钢集团XBRL财务报告生成模式落后 | 第42-43页 |
5.3 外部支持层面 | 第43-46页 |
5.3.1 对上市公司强制使用效果不佳 | 第43-44页 |
5.3.2 对信息使用者缺少相应的指引 | 第44页 |
5.3.3 政府技术资金扶持力度不足 | 第44-46页 |
6 安钢集团应用XBRL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 第46-53页 |
6.1 分类标准层面 | 第46-48页 |
6.1.1 基于空维度屏蔽扩展分类标准中的冗余元素 | 第46-47页 |
6.1.2 加入高利用率元素以解决元素不足问题 | 第47-48页 |
6.2 企业层面 | 第48-50页 |
6.2.1 提高企业应用XBRL的积极性 | 第48-49页 |
6.2.2 加快企业XBRL复合型人才培养 | 第49页 |
6.2.3 完善企业内部分类标准扩展体系 | 第49-50页 |
6.2.4 改进企业XBEL财务报告生成模式 | 第50页 |
6.3 国家层面 | 第50-53页 |
6.3.1 尽快出台行业扩展分类标准 | 第50-51页 |
6.3.2 加大技术资金支持力度 | 第51-5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