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对国外失地农民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矿区失地农民的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20-21页 |
1.4.1 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21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3-24页 |
2.1.1 失地农民 | 第23页 |
2.1.2 创业 | 第23-2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1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 第24页 |
2.2.2 可行能力理论 | 第24-25页 |
2.2.3 资源配置理论 | 第25-26页 |
2.3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创业现状 | 第27-35页 |
3.1 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创业背景 | 第27-28页 |
3.2 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创业现状-以太原市西山矿区失地农民为例 | 第28-34页 |
3.2.1 太原市西山矿区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 第28-29页 |
3.2.2 太原市西山矿区失地农民的可行能力现状 | 第29-32页 |
3.2.3 太原市西山矿区失地农民创业现状 | 第32-34页 |
3.3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创业问题分析 | 第35-42页 |
4.1 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创业模型 | 第35-37页 |
4.2 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创业问题 | 第37-41页 |
4.2.1 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的创业意识不高 | 第37-38页 |
4.2.2 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的创业绩效低下 | 第38-40页 |
4.2.3 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创业的外围环境 | 第40-41页 |
4.3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创业问题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2-53页 |
5.1 研究设计 | 第42-45页 |
5.1.1 研究模型 | 第42页 |
5.1.2 假设的提出 | 第42-44页 |
5.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 第44-45页 |
5.2 问卷分析 | 第45-47页 |
5.2.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45-46页 |
5.2.2 问卷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5.3 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创业问题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47-52页 |
5.3.1 确定回归方程中变量 | 第47-48页 |
5.3.2 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 第48页 |
5.3.3 对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 | 第48-52页 |
5.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建议和对策 | 第53-59页 |
6.1 多方面促进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金融资本的积累,保障创业资金充足 | 第53-55页 |
6.2 创造机会,提升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创业的人力资本开发能力 | 第55页 |
6.3 创建多元社会资本获取渠道,重构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对社会资本利用的能力 | 第55-56页 |
6.4 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提升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把握机会的能力456.5 建立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的防护性保障体系,增强其创业意识 | 第56-57页 |
6.5 建立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的防护性保障体系,增强其创业意识 | 第57页 |
6.6 改革创新制度,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山西省矿区失地农民的创业氛围 | 第57-58页 |
6.7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