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基于蓝青强教授之三焦论应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蓝青强教授临床经验总结第11-18页
    1 蓝青强教授简介第11页
    2 蓝青强教授应用小柴胡汤治疗慢乙肝的认识第11-13页
        2.1 小柴胡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现代应用概述第11-12页
        2.2 小柴胡汤治疗三焦病的机理研究第12-13页
    3 蓝青强教授对三焦理论应用于慢乙肝的探索第13-16页
        3.1 三焦的基本概述第13-14页
        3.2 三焦辩证论治在慢乙肝中的应用第14-16页
    4 蓝青强教授应用小柴胡汤治疗的常见病第16-18页
        4.1 治疗头痛第16页
        4.2 治少阳郁火咳嗽第16-17页
        4.3 治疗眩晕证第17页
        4.4 治疗外感病第17页
        4.5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第17-18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18-45页
    1 病例来源第18页
    2 诊断标准第18-23页
        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8页
        2.2 中医诊断标准第18-19页
        2.3 肝功能损害分度标准第19-20页
        2.4 腹部B超检查病情分度标准第20-21页
        2.5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疗效评价标准第21页
        2.6 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标准第21-22页
        2.7 病例纳入标准第22页
        2.8 病例排除标准第22-23页
        2.9 病例脱落标准第23页
    3 研究方案第23-28页
        3.1 分组方法第23页
        3.2 治疗方法第23-25页
            3.2.1 治疗组(小柴胡汤加味)第23-24页
            3.2.2 对照组(乙肝宁颗粒)第24-25页
        3.3 观察指标第25页
            3.3.1 一般指标第25页
            3.3.2 肝功能指标第25页
            3.3.3 肝纤维化指标第25页
            3.3.4 影像学检查第25页
            3.3.5 生存质量第25页
            3.3.6 安全性指标第25页
        3.4 疗效判定标准第25-26页
        3.5 检测方法第26页
        3.6 随访第26-27页
        3.7 研究路线图第27-28页
    4 质量控制第28页
    5 统计学方法第28页
    6 伦理学问题第28-29页
    7 临床资料分析第29-35页
        7.1 基线研究第29-31页
            7.1.1 一般资料分析第29页
            7.1.2 两组的可比性资料分析第29-31页
        7.2 临床结果分析第31-35页
            7.2.1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评定比较第31页
            7.2.2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第31-32页
            7.2.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疗效比较第32-33页
            7.2.4 两组治疗前后HBeAg及HBV-DNA阴转率比较第33页
            7.2.5 腹部肝脾B超治疗前后比较第33-34页
            7.2.6 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第34页
            7.2.7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指标的比较第34-35页
        7.3 不良反应和病例脱落第35页
    8 典型病例第35-37页
    9 讨论第37-45页
        9.1 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第37页
        9.2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及诊断的认识第37-38页
        9.3 慢性乙型肝炎的现代治疗情况第38-39页
        9.4 慢乙肝的中医病机及中医治疗第39-40页
        9.5 基于三焦理论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理认识第40-42页
        9.6 组方解析第42-44页
            9.6.1 基础方的组成及方解第42页
            9.6.2 小柴胡汤加减变化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不同证型第42-44页
        9.7 慢乙肝的生存质量问题第44-45页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第51-64页
缩略词表第64-65页
综述第65-73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子养泡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肾气虚型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基于S综合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