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综述 | 第10-15页 |
1.1 土壤真菌概述 | 第10页 |
1.2 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特征 | 第10-11页 |
1.2.1 土壤真菌群落空间结构 | 第10页 |
1.2.2 土壤真菌群落的的时间结构 | 第10-11页 |
1.3 土壤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 第11页 |
1.3.2 基因芯片(DNA chip) | 第11页 |
1.3.3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m DNA, RAPD) | 第11页 |
1.3.4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 第11-12页 |
1.3.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 第12页 |
1.3.6 克隆文库技术(Clone library) | 第12页 |
1.3.7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iques) | 第12页 |
1.4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带概述 | 第12-13页 |
1.4.1 高山苔原带 | 第13页 |
1.4.2 岳桦林带 | 第13页 |
1.4.3 暗针叶林带 | 第13页 |
1.4.4 针阔混交林带 | 第13页 |
1.5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真菌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2 基于形态学鉴定法与基因序列分析法结合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 第15-2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2.1.1 形态学鉴定法 | 第15-16页 |
2.1.2 基因序列分析法 | 第16-1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4页 |
2.2.1 形态学鉴定法真菌鉴定结果 | 第18-19页 |
2.2.2 基因序列分析法实验结果 | 第19-21页 |
2.2.3 形态学鉴定法与基因序列分析法结合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24-26页 |
3 基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 第26-4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3.1.1 样品来源 | 第26页 |
3.1.2 试剂与药品 | 第26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3.1.4 样品总D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3.1.5 电泳检测DNA提取结果 | 第27页 |
3.1.6 真菌rDNA的ITS序列的巢氏PCR扩增 | 第27-28页 |
3.1.7 PCR产物的纯化 | 第28页 |
3.1.8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第28-29页 |
3.1.9 真菌DGGE条带的Shannon-Weaver index(H')主成分分析 | 第29页 |
3.1.10 DGGE条带的回收测序 | 第29-3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3.2.1 土壤总DNA提取及PCR扩增结果 | 第30页 |
3.2.2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DGGE指纹图谱分析 | 第30-32页 |
3.2.3 不同土壤样品真菌多样性变化 | 第32-35页 |
3.2.4 不同月份土壤真菌群落分析 | 第35-36页 |
3.2.5 土壤真菌DGGE条带基因片段测序分析 | 第36-38页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38-40页 |
4 基于分子克隆技术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 第40-5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4.1.1 样品来源 | 第40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4.1.3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4.1.4 培养基的配置 | 第41页 |
4.1.5 土壤DNA的提取 | 第41页 |
4.1.6 电泳检测DNA提取结果 | 第41页 |
4.1.7 真菌rDNA的ITS序列和β-tublin序列PCR扩增 | 第41-42页 |
4.1.8 电泳检测PCR扩增结果 | 第42页 |
4.1.9 PCR产物的纯化 | 第42页 |
4.1.10 克隆 | 第42页 |
4.1.11 检测 | 第42-43页 |
4.1.12 数据分析处理 | 第4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4.2.1 ITS测序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4.2.2 β-tublin测序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49-51页 |
5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 第51-65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5.1.1 土样采集方法 | 第51页 |
5.1.2 试剂与药品 | 第51页 |
5.1.3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5.1.4 样品总D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51-52页 |
5.1.5 初次PCR扩增 | 第52页 |
5.1.6 第二轮扩增 | 第52页 |
5.1.7 PCR产物的回收 | 第52-53页 |
5.1.8 定量混合 | 第53页 |
5.1.9 数据处理 | 第53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3-62页 |
5.2.1 土壤基因组DNA检测 | 第53-54页 |
5.2.2 所得PCR产物检测 | 第54-55页 |
5.2.3 长白山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分析 | 第55-58页 |
5.2.4 长白山土壤真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第58-59页 |
5.2.5 长白山土壤真菌随海拔的变化规律 | 第59-62页 |
5.3 讨论与结论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A DGGE供试土壤样品信息 | 第73-74页 |
附录B 克隆真菌分类操作单元最匹配真菌 | 第74-78页 |
附录C 高通量供试土壤样品信息 | 第78-81页 |
附录D 属水平长白山真菌分类(高通量测序) | 第81-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