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其他结构论文

大跨双向张弦梁动力性能及风致疲劳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依据第9-10页
    1.2 张弦梁结构工程应用第10-11页
    1.3 张弦梁结构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静力性能第11-12页
        1.3.2 动力性能第12-14页
    1.4 结构疲劳的研究第14-17页
        1.4.1 疲劳问题第14-15页
        1.4.2 疲劳研究第15-17页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7-19页
第二章 大跨屋盖风速时程模拟第19-31页
    2.1 概述第19页
    2.2 风的基本特性第19-20页
        2.2.1 平均风第19页
        2.2.2 脉动风第19-20页
    2.3 风速时程模拟第20-29页
        2.3.1 线性滤波法第21-27页
        2.3.2 谐波合成法第27-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张弦梁结构设计分析第31-45页
    3.1 概述第31页
    3.2 静力性能第31-38页
        3.2.1 静力性能参数分析第31-37页
        3.2.2 空间张弦梁结构受力特点第37-38页
    3.3 稳定性分析第38-43页
        3.3.1 局部稳定性第38-39页
        3.3.2 整体稳定性第39-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双向张弦梁结构动力性能第45-67页
    4.1 动力特性第45-52页
        4.1.1 自振频率和振型第45-50页
        4.1.2 自振特性参数分析第50-52页
    4.2 动力响应第52-64页
        4.2.1 分析方法第52-54页
        4.2.2 工程算例第54-59页
        4.2.3 动力响应参数分析第59-64页
    4.3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五章 双向张弦梁结构的风致疲劳第67-77页
    5.1 疲劳基本理论第67-71页
        5.1.1 疲劳损伤的机理第67页
        5.1.2 S-N曲线第67-69页
        5.1.3 雨流计数法第69-70页
        5.1.4 疲劳分析方法第70-71页
    5.2 双向张弦梁结构风振疲劳分析第71-76页
        5.2.1 风振疲劳参数分析第71-73页
        5.2.2 工程算例第73-76页
    5.3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6.1 结论第77-78页
    6.2 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框架半刚性节点动力分析与性能优化
下一篇:山地城市一体化供水分区优化研究--以湖北郧县老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