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 高中生群体的独特性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影响 | 第12页 |
2. 新课改形势下对课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 第12-13页 |
3. 高中生政治课堂管理现状的要求 | 第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第13-14页 |
2. 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 | 第14页 |
3.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 第14-15页 |
一、思想政治课问题行为的界定及特点 | 第15-18页 |
(一) 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 | 第15-16页 |
第一,是否发生在政治课堂上 | 第15页 |
第二,行为主体是学生 | 第15页 |
第三,是否扰乱课堂秩序 | 第15-16页 |
第四,是否影响自身学习 | 第16页 |
第五,是否利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第16页 |
(二) 高中生政治课堂问题行为特点 | 第16-18页 |
1. 相对其他学科更加严重 | 第16-17页 |
2. 以轻度行为为主普遍存在 | 第17-18页 |
二、高中生政治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 第18-21页 |
(一) 动态型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 第18-19页 |
1. 课堂上讲话 | 第18页 |
2. 带头起哄 | 第18页 |
3. 不尊重老师 | 第18页 |
4. 课堂小动作 | 第18-19页 |
5. 突发性冲突 | 第19页 |
(二) 静态型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 第19-21页 |
1. 在政治课堂上看课外书 | 第19页 |
2. 课堂上情绪亢奋或低落 | 第19-20页 |
3.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 第20页 |
4. 上课玩手机 | 第20-21页 |
三、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 | 第21-26页 |
(一) 学生因素 | 第21-22页 |
1. 生理原因 | 第21页 |
2. 对政治学科认识存在偏差 | 第21页 |
3. 角色差异 | 第21-22页 |
(二) 教师因素 | 第22-23页 |
1. 高中政治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 第22页 |
2. 高中政治教师教学能力有限 | 第22页 |
3. 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较差 | 第22-23页 |
4. 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 | 第23页 |
(三) 学校因素 | 第23-24页 |
1. 学校划分班级层次 | 第23页 |
2. 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少 | 第23-24页 |
3. 过分注重教学成绩 | 第24页 |
4. 班级人数过多 | 第24页 |
(四) 环境因素 | 第24-25页 |
1. 家庭教育环境影响 | 第24-25页 |
2. 大众传媒的影响 | 第25页 |
(五) 学科自身因素 | 第25-26页 |
四、高中生政治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对策 | 第26-36页 |
(一) 学生应该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 第26-27页 |
1. 努力培养学习兴趣 | 第26页 |
2.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 第26页 |
3. 学会调节情绪 | 第26-27页 |
4.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 第27页 |
(二) 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全力以赴改变现状 | 第27-32页 |
1. 管理原则 | 第27-28页 |
2. 政治教师应该加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 第28-29页 |
3. 政治教师要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 第29-31页 |
4. 及时处理,终止课堂问题行为 | 第31-32页 |
5. 进行有针对性地有效矫正 | 第32页 |
(三) 学校要规范管理 | 第32-33页 |
1. 规范办学理念,反思教学目标 | 第32页 |
2. 合理规范高中生作息时间 | 第32-33页 |
3.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 第33页 |
(四)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 第33-34页 |
1. 家长要建立与孩子的有效沟通 | 第33-34页 |
2. 以身作责、为孩子提供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 | 第34页 |
(五) 加强学科建设 | 第34-36页 |
1. 注重学科实践性、开放性 | 第34-35页 |
2. 注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适当开发校本课程 | 第35页 |
3. 适当留白,增加课堂弹性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