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功能及互动模式研究--基于接受美学视角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9-10页 |
1.2.1 必要性 | 第9页 |
1.2.2 可行性 | 第9-10页 |
1.2.3 创新点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4 研究理论 | 第15-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第一章 “弹幕”功能现状分析 | 第17-22页 |
1.1 “弹幕”的来源 | 第17-18页 |
1.1.1 “弹幕”概念分析 | 第17-18页 |
1.1.2 “弹幕”的历史渊源 | 第18页 |
1.2 国内主要“弹幕”视频网站 | 第18-21页 |
1.2.1 A站:AcFun弹幕视频网 | 第18-19页 |
1.2.2 B站: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 | 第19-21页 |
1.2.3 主流视频网站的“弹幕”功能 | 第21页 |
1.3 “弹幕”功能的其他运用 | 第21-22页 |
1.3.1 “弹幕”电影 | 第22页 |
1.3.2 电视直播引入“弹幕” | 第22页 |
第二章 “弹幕”内容与形式分析 | 第22-27页 |
2.1 “弹幕”的传播过程 | 第22-24页 |
2.2 “弹幕”的传播内容 | 第24-26页 |
2.2.1 “召唤结构”影响“弹幕”内容 | 第24页 |
2.2.2 “否定结构”影响“弹幕”内容 | 第24-25页 |
2.2.3 “期待视野”影响“弹幕”内容 | 第25-26页 |
2.3 “弹幕”的传播特性 | 第26-27页 |
2.3.1 不可逆性 | 第26页 |
2.3.2 匿名性 | 第26-27页 |
2.3.3 半永久性 | 第27页 |
第三章 “弹幕”互动模式分析 | 第27-33页 |
3.1 “弹幕”互动的文化环境解读 | 第27-29页 |
3.1.1 二次元文化环境 | 第27-28页 |
3.1.2 “受众为王”的环境 | 第28-29页 |
3.2 《舌尖上的中国》“弹幕”内容分析 | 第29-31页 |
3.3 “二次创作”:受众与作品的互动 | 第31-33页 |
3.4 单向局限:受众之间的互动 | 第33页 |
第四章 “弹幕”传播问题分析 | 第33-36页 |
4.1 功能区分加深受众对作品的理解 | 第33-34页 |
4.2 不可控与无意义“弹幕” | 第34-35页 |
4.3 “弹幕”发布者的管理困境 | 第35页 |
4.4 “弹幕礼仪”能否有效约束“弹幕”环境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对策与解决路径 | 第36-39页 |
5.1 增强版权保护,鼓励原创内容 | 第36-37页 |
5.2 保持广告筛选,规范发展模式 | 第37页 |
5.3 优化弹幕技术,增强受众互动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