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孟子性善论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1.2.1 选题目的第11-12页
        1.2.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第16-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创新点第17页
        1.4.3 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理论的概述第18-32页
    2.1 孟子性善论思想体系第18-22页
        2.1.1 “四心” “四端”——性善之道德修养的萌芽第18-19页
        2.1.2 “良知” “良能”——向善之道德修养的能力第19-20页
        2.1.3 “存心” “养性”——为善之道德提升的过程第20-21页
        2.1.4 “仁政”治国思想——致善之道德理想的实现第21-22页
    2.2 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基本概念第22-32页
        2.2.1 人性和人格第22-24页
        2.2.2 道德人格的内涵和特征第24-26页
        2.2.3 道德人格的理想标准和道德人格教育第26-27页
        2.2.4 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必要性第27-29页
        2.2.5 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可行性第29-32页
第3章 孟子性善论思想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内在联系第32-41页
    3.1 孟子性善论思想精华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积极意义第32-36页
        3.1.1 “人性本善”价值预设提供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前提第32-33页
        3.1.2 “仁政”思想奠定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德育理念基础第33页
        3.1.3 “仁义礼智”价值内容确立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着力点第33-35页
        3.1.4 孟子德育思想的方法原则助力现代德育方法原则创新第35-36页
    3.2 孟子性善论思想在现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中的转换第36-39页
        3.2.1 孟子德育重政治功能与现代德育个体功能相结合第36-37页
        3.2.2 “主观精神”的感性理解与现代德育理性培育相结合第37-39页
    3.3 孟子性善论思想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契合第39-41页
        3.3.1 注重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第39页
        3.3.2 注重内生和外铄的德育过程第39-40页
        3.3.3 凸显德性德行并行德育目的第40-41页
第4章 孟子性善论思想在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中的应用第41-59页
    4.1 “仁政”之治国理想在大学生道德人格理想教育中体现第41-45页
        4.1.1 创新体现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保障机制第41-42页
        4.1.2 整合教育者价值引导的德育环境合力第42-44页
        4.1.3 建立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师生交往关系第44-45页
    4.2 “大丈夫”之人格目标在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过程中的实现第45-48页
        4.2.1 提升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层次第45-46页
        4.2.2 培养大学生理性的道德选择能力第46-48页
        4.2.3 引导大学生塑造创新性的全面人格第48页
    4.3 “四端”之价值内容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过程中的扩充第48-53页
        4.3.1 提升大学生理性的道德认知能力之智端第49-50页
        4.3.2 深化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之仁端第50-51页
        4.3.3 规范大学生客观的道德评价标准之义端第51-52页
        4.3.4 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之礼端第52-53页
    4.4 “存心养性”之道德提升中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方法的创新第53-59页
        4.4.1 反求诸己,增强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第54-55页
        4.4.2 以身作则,强化榜样的道德熏陶作用第55-56页
        4.4.3 保养真气,加强大学生意志品质锻炼第56-57页
        4.4.4 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拓展教育实效第57-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作者简介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的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高中立体几何高考试题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