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20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0-2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2-23页 |
1.4.1 创新点 | 第22页 |
1.4.2 不足 | 第22-23页 |
第2章 纳税评估的理论阐释 | 第23-31页 |
2.1 纳税评估的概念、内容和法律依据 | 第23-27页 |
2.1.1 纳税评估的概念 | 第23-25页 |
2.1.2 纳税评估的内容 | 第25-26页 |
2.1.3 纳税评估的法律依据 | 第26-27页 |
2.2 纳税评估与相关征管职能的关系 | 第27-29页 |
2.2.1 纳税评估与日常税务管理 | 第27-28页 |
2.2.2 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 | 第28页 |
2.2.3 纳税评估与纳税风险管理 | 第28-29页 |
2.2.4 纳税评估与纳税服务 | 第29页 |
2.3 纳税评估的意义 | 第29-30页 |
2.3.1 发挥监督职能维护税法尊严 | 第29页 |
2.3.2 增强税收职能减少税款流失 | 第29-30页 |
2.3.3 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纳税遵从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纳税评估的发展及应用 | 第31-43页 |
3.1 纳税评估的发展历程 | 第31-33页 |
3.1.1 起步阶段 | 第31-32页 |
3.1.2 成型阶段 | 第32-33页 |
3.1.3 深化阶段 | 第33页 |
3.2 纳税评估的应用现状—以W市国税系统为例 | 第33-42页 |
3.2.1 W市国税系统简介 | 第33-34页 |
3.2.2 纳税评估工作现状 | 第34-36页 |
3.2.3 纳税评估案例 | 第36-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层税务部门纳税评估存在的问题 | 第43-49页 |
4.1 纳税评估缺乏必要的法制保障 | 第43页 |
4.2 纳税评估工作体系尚需完善 | 第43-44页 |
4.2.1 机构设置尚未成型 | 第43-44页 |
4.2.2 工作机制不够规范 | 第44页 |
4.3 评估方式有待改进 | 第44-46页 |
4.3.1 偏重指标以偏概全 | 第44-45页 |
4.3.2 结果导向的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 第45页 |
4.3.3 税务约谈效果有限 | 第45-46页 |
4.4 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权限混淆 | 第46-47页 |
4.5 涉税信息获取不充分 | 第47页 |
4.6 未建立专职的纳税评估人员队伍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基层税务部门纳税评估 | 第49-56页 |
5.1 纳税评估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49-51页 |
5.1.1 美国的纳税人遵从度判别模式 | 第49-50页 |
5.1.2 德国的税务审计 | 第50页 |
5.1.3 新加坡的评税制度 | 第50-51页 |
5.1.4 国外纳税评估经验总结 | 第51页 |
5.2 改进纳税评估工作的思路和设想 | 第51-55页 |
5.2.1 健全纳税评估工作机制 | 第51-52页 |
5.2.2 改进纳税评估方法 | 第52-53页 |
5.2.3 进一步明确评估中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责任 | 第53页 |
5.2.4 明确划分评估与税务稽查的权限 | 第53-54页 |
5.2.5 完善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 | 第54页 |
5.2.6 提升评估人员专业素质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6.1 结论 | 第56页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