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区农渔村文化礼堂建设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外学者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 | 第15-18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概况 | 第20-24页 |
2.1 浙江农村文化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2.1.1 农村人口流失导致文化衰落 | 第20-21页 |
2.1.2 外来人口流入带来农村文化杂糅 | 第21页 |
2.2 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概况 | 第21-22页 |
2.3 定海区文化礼堂建设的突出成绩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定海区农渔村文化礼堂发展现状 | 第24-31页 |
3.1 定海区农渔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情况 | 第24-26页 |
3.2 定海区农渔村文化礼堂的管理情况 | 第26-27页 |
3.3 定海区农渔村文化礼堂的使用情况 | 第27-29页 |
3.4 定海区农渔村文化礼堂的精神引领作用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定海区农渔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经验 | 第31-45页 |
4.1 开创农村公民素质讲习所提升农民素质 | 第31-33页 |
4.1.1 开办公民素质讲习所 | 第31-32页 |
4.1.2 创新公民素质讲习方法 | 第32-33页 |
4.2 开辟文化超市方便农渔民“点单” | 第33-35页 |
4.2.1 文化系统主动转型贴近百姓 | 第33-34页 |
4.2.2 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参与面广 | 第34-35页 |
4.3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35-39页 |
4.3.1 定海区非遗资源和民俗传统 | 第36-37页 |
4.3.2 非遗传承与文化礼堂建设 | 第37-39页 |
4.4 定海区农渔村文化礼堂工作典型个案 | 第39-45页 |
4.4.1 金山社区农渔村文化礼堂 | 第39-40页 |
4.4.2 干览镇新建社区文化礼堂 | 第40-42页 |
4.4.3 其他农渔村文化礼堂范例 | 第42-45页 |
第五章 定海区农渔村文化礼堂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5.1 文化礼堂建设水平不均衡 | 第45-46页 |
5.2 文化礼堂建设进入瓶颈期 | 第46页 |
5.3 文化礼堂建设运行资金缺乏 | 第46-47页 |
5.4 文化礼堂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升 | 第47页 |
5.5 文化礼堂各方资源有待整合 | 第47-48页 |
第六章 深化定海区农渔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 第48-53页 |
6.1 培育主流价值观传播的“红色阵地” | 第48-49页 |
6.2 形成非遗传承的文化基地 | 第49页 |
6.3 建成农渔村“文化综合体” | 第49-50页 |
6.4 建立健全长效的“建管用”机制 | 第50-51页 |
6.5 完善自身造血功能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