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古生物学论文--古动物学论文

三江平原泥炭沼泽有壳变形虫多样性及其在古水位重建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4-16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2页
        一、国外研究进展第16-21页
        二、国内研究进展第21-22页
    第三节 论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第22-24页
        一、研究内容第22页
        二、技术路线第22页
        三、创新点第22-24页
第二章 研究概况第24-36页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第24-26页
    第二节 有壳变形虫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第26-36页
        一、分类地位第26-27页
        二、结构特征第27-29页
        三、生命过程第29-36页
第三章 三江平原泥炭沼泽有壳变形虫多样性第36-68页
    第一节 前言第36-37页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第37-41页
        一、实验材料第37-39页
        二、研究方法第39-41页
    第三节 结果第41-60页
        一、有壳变形虫物种组成特征第41-46页
        二、有壳变形虫季节变化特征第46-56页
        三、有壳变形虫群落组成特征与环境要素的关系第56-60页
    第四节 讨论第60-66页
        一、物种组成第60-62页
        二、密度和生物量第62-63页
        三、季节变化第63-66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有壳变形虫-水位转换函数关系的构建第68-96页
    第一节 前言第68-69页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第69-70页
        一、实验材料第69页
        二、研究方法第69-70页
    第三节 结果第70-88页
        一、有壳变形虫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70-74页
        二、有壳变形虫-关键环境因子转换函数模型第74-88页
    第四节 讨论与总结第88-93页
        一、物种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88-91页
        二、转换函数模型第91-93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93-96页
第五章 应用有壳变形虫进行三江平原泥炭沼泽古水位重建的探讨第96-106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96-97页
        一、实验材料第96页
        二、研究方法第96-97页
    第二节 结果第97-102页
        一、剖面特征第97-101页
        二、水位重建第101-102页
    第三节 讨论与总结第102-10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6-108页
    第一节 主要结论第106-107页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2页
本文所记录的部分有壳变形虫图册第122-124页
发表文章第124-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振动理论与神经元滤波机理的听觉信息处理方法研究
下一篇:张量渗透率多孔介质单相渗流问题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