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公我意识与过去时间距离对道德心理许可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引言第11-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8页
    1.1 道德心理许可第12-20页
        1.1.1 道德心理许可概念第12页
        1.1.2 道德心理许可的相关研究第12-18页
        1.1.3 道德心理许可的作用机制:道德信誉模型第18-20页
    1.2 公我意识第20-23页
        1.2.1 公我意识概念第20页
        1.2.2 与公我意识相关的理论第20-22页
        1.2.3 公我意识与道德心理许可第22-23页
    1.3 过去时间距离第23-28页
        1.3.1 过去时间距离概念第23-24页
        1.3.2 与过去时间距离相关的理论第24-25页
        1.3.3 过去时间距离与道德心理许可第25-28页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28-30页
    2.1 问题的提出第28页
    2.2 研究意义第28-29页
        2.2.1 理论意义第28-29页
        2.2.2 实际意义第29页
    2.3 研究设计第29-30页
3 研究一第30-36页
    3.1 研究目的第30页
    3.2 研究假设第30页
    3.3 研究方法第30-32页
        3.3.1 被试第30页
        3.3.2 实验设计第30-31页
        3.3.3 实验材料第31-32页
        3.3.4 实验程序第32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2-34页
        3.4.1 公我意识高低组划分第32-33页
        3.4.2 描述性结果统计第33页
        3.4.3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第33-34页
    3.5 讨论第34-36页
4 研究二第36-41页
    4.1 研究目的第36页
    4.2 研究假设第36页
    4.3 研究方法第36-38页
        4.3.1 被试第36-37页
        4.3.2 实验设计第37页
        4.3.3 实验材料第37-38页
        4.3.4 实验程序第38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38-40页
        4.4.1 公我意识有效性检验第39页
        4.4.2 描述性结果统计第39页
        4.4.3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第39-40页
    4.5 讨论第40-41页
5 总讨论第41-45页
    5.1 公我意识与道德心理许可第41-42页
    5.2 过去时间距离与道德心理许可第42-43页
    5.3 公我意识与过去时间距离的交互作用第43-45页
6 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第45-46页
7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第51-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概率学习任务中的行为选择及线索相关FRN的年龄发展研究
下一篇:孟子伦理道德思想对主体性德育模式建构的启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