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18-23页 |
2.1 指标体系确定原则 | 第18页 |
2.2 指标体系确定方法 | 第18-19页 |
2.3 现有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标准 | 第19-20页 |
2.4 与现行相关政策的指标评价标准 | 第20-21页 |
2.5 构建基于遥感技术的指标体系 | 第21-23页 |
第3章 指标的快速提取研究 | 第23-49页 |
3.1 研究目标 | 第23-25页 |
3.1.1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 第23-24页 |
3.1.2 人口密度 | 第24页 |
3.1.3 绿地率 | 第24-25页 |
3.2 研究区选择 | 第25页 |
3.3 数据准备和遥感影像的预处理 | 第25-29页 |
3.3.1 基础数据准备 | 第25-26页 |
3.3.2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 | 第26-29页 |
3.3.3 业务数据空间化 | 第29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3.5 研究内容 | 第30-48页 |
3.5.1 内业矢量化 | 第30-42页 |
3.5.2 外业工作 | 第42-43页 |
3.5.3 后期内业处理 | 第43-46页 |
3.5.4 指标的计算 | 第46-48页 |
3.6 研究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城市建设用地的提取研究 | 第49-56页 |
4.1 研究区选择 | 第49页 |
4.2 研究路线 | 第49-50页 |
4.3 研究内容 | 第50-54页 |
4.3.1 分类体系的确定 | 第50-51页 |
4.3.2 分层分类法 | 第51-52页 |
4.3.3 提取结果 | 第52-54页 |
4.4 信息提取关键性指标研究 | 第54-55页 |
4.4.1 属性精度研究 | 第54-55页 |
4.4.2 面积精度研究 | 第55页 |
4.5 研究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新增建设用地的提取研究 | 第56-70页 |
5.1 研究目标 | 第56页 |
5.2 研究区选择 | 第56页 |
5.3 技术要求 | 第56-58页 |
5.3.1 新增建设用地图斑提取原则 | 第56-57页 |
5.3.2 最小上图图斑 | 第57页 |
5.3.3 监测图斑边界精度 | 第57-58页 |
5.4 技术路线 | 第58页 |
5.5 变化信息的发现 | 第58-65页 |
5.5.1 研究方法 | 第58-60页 |
5.5.2 研究内容 | 第60-62页 |
5.5.3 研究结果分类 | 第62-65页 |
5.6 变化信息的提取 | 第65-68页 |
5.6.1 人机交互提取 | 第65-66页 |
5.6.2 自动提取 | 第66页 |
5.6.3 提取内容 | 第66-68页 |
5.7 基于人机交互方法的变化信息提取结果精度检测 | 第68-69页 |
5.8 研究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