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1.1 战略管理理论 | 第14-16页 |
2.1.2 舞弊三角理论 | 第16-18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2.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界定 | 第18-21页 |
2.2.2 管理层舞弊的界定 | 第21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2.3.1 管理层舞弊动因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2.3.2 管理层舞弊手段文献综述 | 第23-24页 |
2.3.3 现代风险险导向审计揭露管理层舞弊的有效性 | 第24页 |
2.3.4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揭露管理层舞弊的审计方法 | 第24-25页 |
2.3.5 文献综述总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管理层舞弊视角下传统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 | 第26-34页 |
3.1 审计模式的演变 | 第26-27页 |
3.2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局限性分析 | 第27-29页 |
3.2.1 忽略对固有风险的评估 | 第28页 |
3.2.2 审计程序固定 | 第28-29页 |
3.2.3 审计重点有偏差 | 第29页 |
3.2.4 审计方法单一 | 第29页 |
3.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所在 | 第29-33页 |
3.3.1 审计风险模型的认识更为深化 | 第29-31页 |
3.3.2 实施的审计程序更为灵活 | 第31页 |
3.3.3 审计重点更强调识别管理层舞弊风险 | 第31页 |
3.3.4 运用的审计分析方法更广泛 | 第31-32页 |
3.3.5 审计证据来源向外部转移 | 第32-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动因及舞弊手段分析 | 第34-46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34-36页 |
4.1.1 研究假设 | 第35页 |
4.1.2 数据收集 | 第35-36页 |
4.1.3 数据整理 | 第36页 |
4.1.4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4.2 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动因分析 | 第36-42页 |
4.2.1 管理层舞弊压力 | 第36-38页 |
4.2.2 管理层舞弊机会 | 第38-41页 |
4.2.3 管理层舞弊借口 | 第41-42页 |
4.3 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手段分析 | 第42-45页 |
4.3.1 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类型 | 第42-43页 |
4.3.2 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手段分析 | 第43-45页 |
4.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上市公司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应用 | 第46-65页 |
5.1 识别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的审计结构框架 | 第46-47页 |
5.2 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风险评估 | 第47-56页 |
5.2.1 了解上市公司的行业状况和外部环境 | 第48-50页 |
5.2.2 审查上市公司组织结构及内部控制 | 第50-51页 |
5.2.3 识别上市公司管理层个人特征 | 第51页 |
5.2.4 掌握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 | 第51-52页 |
5.2.5 掌握上市公司与关联方关系 | 第52-54页 |
5.2.6 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 第54-55页 |
5.2.7 获知上市公司财务业绩 | 第55-56页 |
5.3 应对管理层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 第56-58页 |
5.3.1 针对管理层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层次应对措施 | 第56-57页 |
5.3.2 针对管理层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应对措施 | 第57-58页 |
5.3.3 针对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应对措施 | 第58页 |
5.4 审计过程中的具体方法 | 第58-63页 |
5.4.1 针对管理层舞弊的控制测试 | 第59-60页 |
5.4.2 针对管理层舞弊的实质性程序 | 第60-63页 |
5.5 后续审计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相关对策及建议 | 第65-70页 |
6.1 职业的外部保障 | 第65-67页 |
6.1.1 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制 | 第65页 |
6.1.2 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机制 | 第65-66页 |
6.1.3 推进审计程序的计算机化 | 第66-67页 |
6.1.4 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建设 | 第67页 |
6.2 职业的内部保障 | 第67-70页 |
6.2.1 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 第67-68页 |
6.2.2 关注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动因 | 第68页 |
6.2.3 识别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手段 | 第68-69页 |
6.2.4 调整审计的工作重点 | 第69页 |
6.2.5 把握对管理层和监管部门的沟通方法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