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眼动信号的提取及眼跳信号的分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0-11页
缩略词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眼电发展现状第13-14页
        1.2.1 眼电信号的应用领域第13-14页
        1.2.2 眼电信号与人机交互技术第14页
    1.3 眼电信号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第14-15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眼电信号第17-24页
    2.1 眼球运动的分类第17页
    2.2 眼电基础知识第17-19页
        2.2.1 眼电产生机理第18-19页
        2.2.2 眼电信号特征第19页
    2.3 眼电信号采集第19-23页
        2.3.1 电极选择第19-20页
        2.3.2 信号放大电路设计第20-21页
        2.3.3 右腿驱动电路第21-22页
        2.3.4 导联方法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眼电信号降噪及眼跳端点检测第24-40页
    3.1 眼电信号的基线漂移第24-28页
        3.1.1 小波分析基本原理第25-27页
        3.1.2 小波降噪方法第27页
        3.1.3 基线漂移去除第27-28页
    3.2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眼电信号降噪方法第28-34页
        3.2.1 双树复小波变换原理第28-30页
        3.2.2 一种改进的去噪阈值第30-31页
        3.2.3 降噪效果的比较实验及分析第31-34页
    3.3 眼动信号端点检测第34-39页
        3.3.1 眼动EOG信号的分类第34-36页
        3.3.2 端点检测的一般方法第36-38页
        3.3.3 一种改进的眼动端点检测方法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眼动信号的提取与应用第40-54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眨眼识别第40-47页
        4.2.1 眨眼识别的一般方法第40-43页
        4.2.2 基于信号差分特征的眨眼识别方法第43-46页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6-47页
    4.3 眼动控制信号识别研究第47-51页
        4.3.1 眼动实验设计第47-48页
        4.3.2 模式识别算法设计第48-50页
        4.3.3 实验的中间过程与分析第50-51页
    4.4 一种电动汽车辅助驾驶装置的设计研究第51-53页
        4.4.1 功能实现第51页
        4.4.2 GUI界面设计第51-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基于眼跳眼电信号的目光跟踪技术研究第54-66页
    5.1 眼跳角度与EOG幅值关系第54-57页
        5.1.1 眼跳实验设计第54-55页
        5.1.2 眼跳EOG信号的幅值分析第55-57页
    5.2 眼跳EOG信号特征提取第57-59页
    5.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眼跳角度辨识第59-63页
        5.3.1 支持向量机原理第60-61页
        5.3.2 核函数的确定第61-63页
        5.3.3 特征选择第63页
    5.4 实验结果分析第63-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6.1 全文总结第66-67页
    6.2 工作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NET的高校教学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多运动目标检测跟踪与定位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