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背景综述 | 第10-12页 |
·IMT-Advanced系统 | 第12-15页 |
·LTE-Advanced系统简介 | 第14页 |
·IEEE 802.16m系统简介 | 第14-15页 |
·MIMO技术简介 | 第15-17页 |
·空间复用提高频谱利用率 | 第16页 |
·空间分集提高传输性能 | 第16-17页 |
·MIMO预编码技术介绍 | 第17-20页 |
·MIMO预编码技术的历史背景 | 第17-18页 |
·MIMO预编码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MIMO预编码技术的优点 | 第19-20页 |
·MIMO预编码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20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2-39页 |
·IMT-Advanced关键技术 | 第22-25页 |
·频谱聚合技术 | 第22页 |
·中继技术 | 第22-23页 |
·移动性增强 | 第23页 |
·增强型多天线技术 | 第23页 |
·无线网络编码 | 第23页 |
·分布式天线系统 | 第23-24页 |
·HARQ | 第24-25页 |
·MIMO系统 | 第25-28页 |
·MIMO信道模型 | 第25-26页 |
·MIMO系统容量 | 第26-27页 |
·单用户MIMO系统 | 第27页 |
·多用户MIMO系统 | 第27-28页 |
·预编码技术研究 | 第28-37页 |
·线性预编码 | 第30-31页 |
·非线性预编码 | 第31-32页 |
·单用户MIMO预编码 | 第32-36页 |
·多用户MIMO预编码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IMT-Advanced系统级仿真平台实现 | 第39-57页 |
·系统级仿真方法 | 第39-41页 |
·系统级仿真结构图 | 第41-42页 |
·蜂窝通信系统模型 | 第42-43页 |
·无线信道场景模型 | 第43-46页 |
·无线资源调度模型 | 第46-49页 |
·系统级和链路级接口模型 | 第49-54页 |
·接口方法介绍 | 第49-50页 |
·互信息的计算 | 第50-51页 |
·链路级数据曲线 | 第51-54页 |
·外环链路自适应模型 | 第54-55页 |
·数据统计模型 | 第55页 |
·HARQ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IMT-Advanced系统中预编码算法研究及仿真 | 第57-73页 |
·IMT-Advanced中基于码本的预编码 | 第57-58页 |
·工作原理 | 第57-58页 |
·仿真流程 | 第58页 |
·IMT-Advanced中基于变换码本的预编码 | 第58-61页 |
·工作原理 | 第58-61页 |
·仿真流程 | 第61页 |
·LTE-A中SU-MIMO和MU-MIMO自适应的基于码本预编码研究 | 第61-66页 |
·仿真步骤 | 第62-63页 |
·仿真参数 | 第63-65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IEEE 802.16m中基于码本预编码和基于变换码本预编码的性能分析 | 第66-68页 |
·仿真参数 | 第66-67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LTE-A和IEEE 802.16m中基于码本预编码的性能分析 | 第68-72页 |
·仿真参数 | 第69-70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75-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