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隔热膜 | 第12-16页 |
1.2.1 隔热膜的分类 | 第12-13页 |
1.2.1.1 热反射膜 | 第12-13页 |
1.2.1.2 低辐射膜 | 第13页 |
1.2.2 隔热膜的结构 | 第13-14页 |
1.2.3 隔热膜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3 隔热膜的隔热功能性填料 | 第16-21页 |
1.3.1 反射型功能填料 | 第16-17页 |
1.3.2 隔热型功能填料 | 第17-18页 |
1.3.3 反射-隔热型功能填料 | 第18-19页 |
1.3.4 热红外低发射型功能填料 | 第19-21页 |
1.3.4.1 纳米ATO、ITO材料 | 第19-20页 |
1.3.4.2 纳米ATO、ITO的制备 | 第20-21页 |
1.4 隔热膜的紫外吸收剂 | 第21-24页 |
1.4.1 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83] | 第22页 |
1.4.2 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84] | 第22-23页 |
1.4.3 杨酸酯类紫外吸收剂 | 第23页 |
1.4.4 三嗪类紫外吸收剂 | 第23页 |
1.4.5 取代丙烯腈类紫外吸收剂 | 第23-24页 |
1.5 纳米粒子的分散方法 | 第24-26页 |
1.5.1 机械分散法 | 第24-25页 |
1.5.2 静电抗团聚分散法 | 第25页 |
1.5.3 高能处理法[96] | 第25页 |
1.5.4 表面化学改性法[99,100] | 第25-26页 |
1.6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6-28页 |
1.6.1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纳米陶瓷隔热胶黏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28-43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2.2.2 纳米ATO及纳米ITO的改性 | 第29页 |
2.2.3 纳米陶瓷隔热浆料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 分析测试 | 第30-32页 |
2.3.1 纳米陶瓷隔热膜光学性能表征 | 第30-32页 |
2.3.1.1 可见光透射比 | 第30页 |
2.3.1.2 太阳光直接透射比 | 第30-31页 |
2.3.1.3 紫外线透射比 | 第31页 |
2.3.1.4 近红外透射比 | 第31-32页 |
2.3.2 纳米陶瓷隔热浆料稳定性与颗粒分散情况表征 | 第32页 |
2.3.2.1 透光率 | 第32页 |
2.3.2.2 动态光散射 | 第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2.4.1 钛酸酯改性剂用量对纳米陶瓷隔热粉体分散的影响 | 第32-34页 |
2.4.2 纳米陶瓷隔热浆料稳定性的研究 | 第34-38页 |
2.4.2.1 分散溶剂对纳米陶瓷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2.2 分散方式对纳米陶瓷粒子分散的影响 | 第35-36页 |
2.4.2.3 分散时间对纳米陶瓷隔热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2.4.2.4 纳米陶瓷粉体含量对纳米陶瓷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页 |
2.4.3 纳米陶瓷隔热胶黏剂稳定性研究 | 第38-41页 |
2.4.3.1 分散方式、分散时间对纳米陶瓷隔热胶黏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3.2 纳米陶瓷粉体含量对纳米陶瓷胶黏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1页 |
2.4.3.2.1 纳米ATO含量对纳米陶瓷胶黏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2.4.3.2.2 纳米ITO含量对纳米陶瓷胶黏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2.4.4 静置时间对纳米陶瓷胶黏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纳米陶瓷隔热膜性能的研究 | 第43-71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3-44页 |
3.2.2 纳米陶瓷胶黏剂的制备步骤 | 第44页 |
3.2.3 纳米陶瓷隔热膜的制备步骤 | 第44-45页 |
3.3 分析测试 | 第45-48页 |
3.3.1 纳米陶瓷隔热膜光学性能表征 | 第45-47页 |
3.3.1.1 可见光反射比 | 第45-46页 |
3.3.1.2 太阳光直接反射比 | 第46页 |
3.3.1.3 紫外线反射比 | 第46-47页 |
3.3.2 纳米陶瓷隔热膜隔热性能表征 | 第47-48页 |
3.3.3 纳米陶瓷隔热膜耐候性能表征 | 第4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8-70页 |
3.4.1 纳米ATO用量对纳米陶瓷隔热膜性能影响 | 第48-54页 |
3.4.1.1 纳米ATO用量对隔热膜光学性能影响 | 第48-51页 |
3.4.1.2 纳米ATO用量对隔热膜隔热性能影响 | 第51-52页 |
3.4.1.3 纳米ATO用量对隔热膜耐候性能影响 | 第52-54页 |
3.4.2 纳米ITO用量对纳米陶瓷隔热膜性能影响 | 第54-58页 |
3.4.2.1 纳米ITO用量对隔热膜光学性能影响 | 第54-56页 |
3.4.2.2 纳米ITO用量对隔热膜的隔热性能影响 | 第56-57页 |
3.4.2.3 纳米ITO用量对隔热膜耐候性能影响 | 第57-58页 |
3.4.3 紫外吸收剂用量对纳米陶瓷隔热膜性能影响 | 第58-66页 |
3.4.3.1 UV-531用量对纳米陶瓷隔热膜性能的影响 | 第59-63页 |
3.4.3.1.1 UV-531用量对纳米陶瓷隔热膜的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59-62页 |
3.4.3.1.2 UV-531用量对纳米陶瓷隔热膜的隔热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3.4.3.2 UV-326用量对纳米陶瓷隔热膜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3.4.3.2.1 UV-326用量对纳米陶瓷隔热膜的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3.4.3.2.2 UV-326用量对纳米陶瓷隔热膜的隔热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3.4.3.3 UV-531、UV-326共同用量对纳米陶瓷隔热膜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3.4.4 涂膜厚度对纳米陶瓷隔热膜性能影响 | 第66-67页 |
3.4.5 纳米陶瓷隔热膜性能表征 | 第67-70页 |
3.4.5.1 纳米陶瓷隔热膜的光学性能表征 | 第67-68页 |
3.4.5.2 纳米陶瓷隔热膜的隔热性能表征 | 第68-69页 |
3.4.5.3 纳米陶瓷隔热膜的耐候性能表征 | 第69-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4.1 结论 | 第71-72页 |
4.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