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视角下M联社不良贷款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相关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16页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7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M联社不良贷款现状及负面影响 | 第18-27页 |
2.1 M联社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2.1.1 M联社所在地区自然经济基本情况 | 第18页 |
2.1.2 所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情况 | 第18-19页 |
2.1.3 M联社经营和发展情况 | 第19页 |
2.2 M联社信贷管理基本情况 | 第19-22页 |
2.2.1 M联社公司治理组织体系 | 第19-20页 |
2.2.2 M联社信贷管理组织架构 | 第20-21页 |
2.2.3 M联社信贷管理流程设置 | 第21-22页 |
2.3 M联社不良贷款现状 | 第22-24页 |
2.3.1 M联社不良贷款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2.3.2 M联社不良贷款特征 | 第23-24页 |
2.4 M联社不良贷款负面影响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M联社不良贷款案例分析 | 第27-33页 |
3.1 M联社不良贷款案例 | 第27-29页 |
3.1.1 案例一 | 第27页 |
3.1.2 案例二 | 第27-28页 |
3.1.3 案例三 | 第28页 |
3.1.4 案例四 | 第28-29页 |
3.1.5 案例五 | 第29页 |
3.2 不良贷款案例暴露的问题 | 第29-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内控视角下M联社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 第33-44页 |
4.1 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 第35-39页 |
4.1.1 股权分散致“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 第35-36页 |
4.1.2 管理层对风险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 第36页 |
4.1.3 风险战略不适合自身实际 | 第36-38页 |
4.1.4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健全 | 第38页 |
4.1.5 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 | 第38-39页 |
4.1.6 信贷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 第39页 |
4.2 风险识别评估失效 | 第39-41页 |
4.2.1 未实行风险限额管理 | 第39-40页 |
4.2.2 担保技术运用存在缺陷 | 第40-41页 |
4.2.3 信贷风险分类不准确 | 第41页 |
4.3 内部控制措施不力 | 第41-42页 |
4.3.1 制度设计不完善 | 第41页 |
4.3.2 信贷人员违规操作 | 第41-42页 |
4.4 信息交流反馈不畅 | 第42-43页 |
4.5 监督评价纠正不足 | 第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内控视角下M联社不良贷款对策建议 | 第44-54页 |
5.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 第44-48页 |
5.1.1 管理层转变风险管理理念 | 第44-45页 |
5.1.2 调整风险管理战略 | 第45-46页 |
5.1.3 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46页 |
5.1.4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第46-47页 |
5.1.5 提高信贷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 第47-48页 |
5.2 加强风险识别评估 | 第48-49页 |
5.3 强化内部控制措施 | 第49-50页 |
5.3.1 完善制度设计 | 第49页 |
5.3.2 严格信贷制度执行 | 第49-50页 |
5.4 顺畅信息交流反馈 | 第50-51页 |
5.5 有效监督评价纠正 | 第51-52页 |
5.6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 第52-5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