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生物污染及抗菌聚合物的研究 | 第10-34页 |
1.1 生物感染 | 第10-11页 |
1.2 抗菌聚合物膜的研究 | 第11-15页 |
1.2.1 含有亲水性聚合物的抗菌膜 | 第11-12页 |
1.2.2 含有两亲性聚合物的抗菌膜 | 第12-13页 |
1.2.3 含有杀菌剂的聚合物膜 | 第13-15页 |
1.3 抗菌水凝胶的研究 | 第15-26页 |
1.3.1 具有固有抗菌活性的水凝胶 | 第15-19页 |
1.3.2 控制抗菌物质释放的水凝胶 | 第19-26页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4页 |
第二章 具有抗菌抗污活性的双层仿生黏合水凝胶的制备及研究 | 第34-54页 |
2.1 引言 | 第34-3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5-42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35-36页 |
2.2.2 单体DMA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3 双层水凝胶P(PEGDA-co-SBMA)+P(PEGDA-co-DMA-co-SBMA)体系的制备 | 第37-38页 |
2.2.4 双层水凝胶P(PEGDA-co-SBMA)+P(PEGDA-co-DMA-co-SBMA)的表征 | 第38页 |
2.2.5 不同DMA含量的凝胶的溶胀性能 | 第38-39页 |
2.2.6 不同DMA含量的凝胶的流变性能 | 第39页 |
2.2.7 体外抗菌实验 | 第39-40页 |
2.2.8 蛋白吸附测定 | 第40-42页 |
2.2.9 抗血小板黏附测定 | 第42页 |
2.2.10 细胞毒性测定 | 第4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2.3.1 双层水凝胶P(PEGDA-co-SBMA)+P(PEGDA-co-DMA-co-SBMA)的表征 | 第43-44页 |
2.3.2 溶胀率测试 | 第44-45页 |
2.3.3 动态流变性能 | 第45-46页 |
2.3.4 体外抗菌实验 | 第46-49页 |
2.3.5 蛋白吸附测试 | 第49页 |
2.3.6 血液相容性测试 | 第49-50页 |
2.3.7 细胞相容性测试 | 第50-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具有双重抗菌活性的仿生黏合聚合物的制备及研究 | 第54-74页 |
3.1 引言 | 第54-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62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55-56页 |
3.2.2 单体MEDAB的制备 | 第56-57页 |
3.2.3 Ti-P(DMA-co-CA-co-MEDAB)-Van聚合物膜体系的制备 | 第57-58页 |
3.2.4 P(DMA-co-CA-co-MEDAB)聚合物膜的表征 | 第58页 |
3.2.5 P(DMA-co- CA-co- MEDAB)凝胶的溶胀性能 | 第58页 |
3.2.6 P(DMA-co-CA-co-MEDAB)凝胶、膜材料的流变性能 | 第58页 |
3.2.7 Ti-P(DMA-co-CA-co-MEDAB)-Van聚合物膜体系中万古霉素结合量的测定 | 第58-59页 |
3.2.8 体外抗菌实验 | 第59-60页 |
3.2.9 蛋白吸附测定 | 第60-62页 |
3.2.10 抗血小板黏附测定 | 第62页 |
3.2.11 细胞毒性测定 | 第6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0页 |
3.3.1 具有双重抗菌活性的仿生黏合聚合物的制备 | 第62-64页 |
3.3.2 溶胀性能测试 | 第64页 |
3.3.3 动态流变性能 | 第64-65页 |
3.3.4 Ti-P(DMA-co-CA-co-MEDAB)-Van聚合物膜体系中万古霉素结合量的测定 | 第65-66页 |
3.3.5 体外抗菌实验 | 第66-68页 |
3.3.6 蛋白吸附测试 | 第68-69页 |
3.3.7 血液相容性测试 | 第69-70页 |
3.3.8 细胞相容性测试 | 第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