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5-6页 |
英汉对照缩略名词对照表 | 第6-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s | 第12-16页 |
引言 | 第17-19页 |
第一部分 通过WGCNA鉴定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病理分期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 第19-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1.1 临床信息和基因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 | 第19页 |
1.2 差异基因的筛选 | 第19-20页 |
1.3 基因共表达网络构建和模块保守性分析 | 第20页 |
1.4 发现目的模块和目的模块的功能注释 | 第20-21页 |
1.5 鉴定枢纽基因及枢纽基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第21页 |
1.6 枢纽基因的生存分析和效能评价 | 第21-22页 |
2 结果 | 第22-37页 |
2.1 临床信息与基因数据的准备 | 第22-26页 |
2.2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26-27页 |
2.3 共表达网络构建和模块保守性分析 | 第27-30页 |
2.4 确定有临床意义的模块和功能注释 | 第30-32页 |
2.5 鉴定枢纽基因和相关性分析 | 第32-34页 |
2.6 枢纽基因的预后分析和效能评价 | 第34-37页 |
3 讨论 | 第37-42页 |
第二部分 通过WGNCA鉴定与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学分级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 第42-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1.1 临床与mRNA-Seq数据的收集 | 第42页 |
1.2 筛选差异基因 | 第42-43页 |
1.3 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构建和模块保守性统计 | 第43页 |
1.4 寻找有临床意义的模块和鉴定枢纽基因 | 第43-44页 |
1.5 枢纽基因表达在肿瘤组织学分级的统计学分析 | 第44页 |
2 结果 | 第44-53页 |
2.1 临床信息与基因数据的准备 | 第44-47页 |
2.2 肾透明细胞癌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47-48页 |
2.3 基因共表达网络构建和模块保守性分析 | 第48-50页 |
2.4 寻找有临床意义的模块和识别模块的枢纽基因 | 第50-52页 |
2.5 枢纽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的肿瘤组织学分级中的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8页 |
第三部分 BUB1的蛋白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Furhman分级的相关性研究及机制探索 | 第58-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6页 |
1.1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信息与样本的收集 | 第58-60页 |
1.2 免疫组化的主要试剂及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1.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定 | 第61页 |
1.4 细胞培养及瞬时转染 | 第61-62页 |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62-64页 |
1.6 Western blot实验 | 第64-65页 |
1.7 MTT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 | 第65页 |
1.8 肿瘤细胞侵袭实验 | 第65-66页 |
1.9 肿瘤细胞迁移实验 | 第66页 |
2 结果 | 第66-71页 |
2.1 BUB1在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 第66-69页 |
2.2 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786-0细胞的敲除效率 | 第69页 |
2.3 BUB1具有调节肾透明细胞癌增殖活性的能力 | 第69-70页 |
2.4 BUB1具有调节肾透明细胞癌侵袭及迁移的能力 | 第70-71页 |
3 讨论 | 第7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综述 | 第81-91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