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 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云环境下信息流控制模型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2.1 云计算特点及其安全问题 | 第17页 |
2.2 云计算信息流控制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2.1 信息流控制模型 | 第17-19页 |
2.2.2 中国墙模型 | 第19-20页 |
2.3 云计算信息流控制机制与属性加密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3.1 云计算环境下信息流控制 | 第20页 |
2.3.2 云环境下基于属性加密的访问控制 | 第20-21页 |
2.4 面向侧信道攻击的防御技术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2.4.1 侧信道攻击研究 | 第21-22页 |
2.4.2 侧信道防御研究 | 第22-23页 |
2.5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混合流策略的动态云虚拟机分布式信息流控制模型 | 第25-44页 |
3.1 问题引入 | 第25页 |
3.2 相关概念 | 第25-28页 |
3.2.1 Xen虚拟机结构 | 第25-26页 |
3.2.2 污点跟踪技术 | 第26-27页 |
3.2.3 Flume系统 | 第27-28页 |
3.3 MDIFC模型设计思想 | 第28-29页 |
3.4 模型元素及规则 | 第29-32页 |
3.4.1 模型元素 | 第29-30页 |
3.4.2 安全规则 | 第30-31页 |
3.4.3 标签转换规则 | 第31-32页 |
3.5 模型形式化规格及无干扰分析 | 第32-39页 |
3.5.1 模型描述语言的语义及语法 | 第32页 |
3.5.2 形式化规格 | 第32-38页 |
3.5.3 无干扰分析 | 第38-39页 |
3.6 示例分析及可用性比较 | 第39-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属性加密的云虚拟机信息流控制技术 | 第44-56页 |
4.1 问题引入 | 第44页 |
4.2 基于属性加密的密码体制 | 第44-45页 |
4.3 基于CP-ABE的分布式信息流控制 | 第45-51页 |
4.3.1 总体设计 | 第45-46页 |
4.3.2 工作流程 | 第46-48页 |
4.3.3 算法具体实现 | 第48-51页 |
4.4 系统示例及安全性分析 | 第51-52页 |
4.5 系统性能测试 | 第52-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基于泄露量评估的抗侧信道虚拟机调度算法 | 第56-70页 |
5.1 问题引入 | 第56-57页 |
5.2 相关概念 | 第57-59页 |
5.2.1 NUMA内存架构 | 第57页 |
5.2.2 虚拟机调度 | 第57-59页 |
5.3 基于信息泄露因子的同驻虚拟机侧信道泄露量评估模型 | 第59-62页 |
5.3.1 模型假设 | 第59页 |
5.3.2 信息泄露因子 | 第59-61页 |
5.3.3 模型形式化 | 第61-62页 |
5.4 基于威胁评估的启发式调度算法 | 第62-66页 |
5.4.1 威胁评估算法 | 第62-64页 |
5.4.2 延迟敏感型负载启发式调度算法 | 第64-65页 |
5.4.3 计算型负载启发式调度算法 | 第65页 |
5.4.4 算法小结 | 第65-66页 |
5.5 仿真实验 | 第66-68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68-70页 |
第六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70-82页 |
6.1 系统设计思路与总体架构 | 第70-72页 |
6.2 系统实现关键机制 | 第72-80页 |
6.2.1 按需信息流跟踪机制设计与实现 | 第72-76页 |
6.2.2 信息流控制机制设计与实现 | 第76-79页 |
6.2.3 抗侧信道CPU调度机制设计与实现 | 第79-8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七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7.1 本文总结 | 第82-83页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4页 |
作者简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