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20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6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20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0-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第2章 新型城镇化推进中行政区划调整的理论分析第22-32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5页
        2.1.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基本内容第22-23页
        2.1.2 行政区划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第23-25页
        2.1.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第25页
    2.2 行政区划调整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理论第25-28页
        2.2.1 国家结构形式理论第25-26页
        2.2.2 管理层级与幅度理论第26-27页
        2.2.3 区域增长极理论第27-28页
        2.2.4 城乡一体化理论第28页
    2.3 行政区划调整与湖南新型城镇化发展关系第28-32页
        2.3.1 行政区划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28-29页
        2.3.2 行政区划调整与城镇型政区建设的关系第29-30页
        2.3.3 行政区划调整与区域内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关系第30页
        2.3.4 行政区划调整与市民文化及意识培育的关系第30-32页
第3章 现行行政区划阻碍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第32-46页
    3.1 湖南现行行政区划概况第32-35页
    3.2 湖南新型城镇化的目标第35-36页
    3.3 湖南现行行政区划阻碍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具体表现第36-42页
        3.3.1 省区范围内特大型城市缺乏全国影响力第36-38页
        3.3.2 地区中心城市缺乏区域增长极第38-39页
        3.3.3 中小城镇体系欠完善第39-40页
        3.3.4 乡镇区划调整进程缓慢第40-41页
        3.3.5 不顾客观条件强行调整行政区划产生负面作用第41-42页
    3.4 湖南现行行政区划阻碍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原因第42-46页
        3.4.1 行政区划调整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第43页
        3.4.2 行政区划调整法律规范不完善第43-44页
        3.4.3 受旧有行政制度的历史路径影响第44页
        3.4.4 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制约了城镇型建制的培育和设立第44-45页
        3.4.5 区域文化及社会心理的阻碍第45-46页
第4章 其他省份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经验借鉴第46-55页
    4.1 外省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城新型镇化的主要实践第46-51页
        4.1.1 浙江省稳步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以推进新型城镇化第46-48页
        4.1.2 江苏省撤县设区和撤乡并镇推进城镇化进程第48-50页
        4.1.3 安徽省规划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促进城镇网络体系建立第50-51页
    4.2 外省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经验启示第51-55页
        4.2.1 坚持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为行政区划调整创造条件第51-52页
        4.2.2 要根据地方发展特点理性选择行政区划调整和改革方式第52页
        4.2.3 以科学合法合理的方式渐进地调整行政区划第52-53页
        4.2.4 发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作用第53-54页
        4.2.5 通过构建层次合理的城镇网络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第54-55页
第5章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行政区划适当调整的路径选择第55-65页
    5.1 明晰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下行政区划调整的指导思想第55-57页
        5.1.1 以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为本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第55-56页
        5.1.2 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第56页
        5.1.3 以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配套行政区划调整第56-57页
    5.2 加强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行政区划调整的顶层设计第57-60页
        5.2.1 遵循行政区划调整原则提高科学合理性及有效性第57-58页
        5.2.2 完善法律规范使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第58-59页
        5.2.3 以理性渐进方式制定规划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和改革第59页
        5.2.4 夯实行政区划改革的社会心理基础第59-60页
    5.3 推动湖南新型城镇化发展下行政区划调整的具体路径第60-65页
        5.3.1 推动湘江新区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增长引擎第60-61页
        5.3.2 依托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群第61-62页
        5.3.3 乡镇行政区划改革促进中小城镇体系发育第62-63页
        5.3.4 稳步推动省管县体制改革促进县改市第63页
        5.3.5 优化市管县体制合理调整部分市管县范围第63-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模式研究--以浙江为例
下一篇:行政权力清单构筑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