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模式研究--以浙江为例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1.3 研究目的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第14-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创新之处第17-19页
第二章 基层社会组织和乡村治理的概念综述第19-24页
    2.1 基层社会组织的概念基础第19-20页
        2.1.1 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含义及特点第19页
        2.1.2 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性质与分类第19-20页
    2.2 乡村治理的概念基础第20-21页
        2.2.1 乡村治理的概念及其内涵第20-21页
        2.2.2 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第21页
    2.3 理论支撑与依据第21-24页
        2.3.1 孔德的社会秩序理论第21-22页
        2.3.2 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第22页
        2.3.3 资源依赖理论第22页
        2.3.4 治理和善治理论第22-24页
第三章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意义及作用第24-28页
    3.1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必然性第24-26页
        3.1.1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意义第24-25页
        3.1.2 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理论意义第25-26页
    3.2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功能性第26-28页
第四章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现有模式分析第28-34页
    4.1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基础模式第28-32页
        4.1.1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领域第28-30页
        4.1.2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原则第30-32页
    4.2 实际中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第32-34页
第五章:浙江省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及创新实践第34-45页
    5.1 浙江省基层组织发展现状第34-35页
    5.2 浙江省基层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第35-41页
        5.2.1 浙江省基层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基本现状第35-37页
        5.2.2 浙江省基层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问题第37-39页
        5.2.3 浙江省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9-41页
    5.3 浙江省基层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第41-45页
        5.3.1 义乌市金东区多元纠纷调解推进基层治理第41-42页
        5.3.2 宁波市海曙区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第42-43页
        5.3.3 杭州市上城区资金加政策促社会高效治理第43-45页
第六章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模式优化及路径选择第45-54页
    6.1 基层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模式优化第45-51页
        6.1.1 拓宽参与广度,实现立体化参与第45-46页
        6.1.2 加深参与深度,实现功能化参与第46页
        6.1.3 拉升参与宽度,实现常态化参与第46-47页
        6.1.4 提高参与速度,实现效率化参与第47-48页
        6.1.5 整合参与力度,实现一体化参与第48页
        6.1.6 架构参与向度,实现多维化参与第48-49页
        6.1.7 优化参与模式,实现高效化治理第49-51页
    6.2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选择第51-54页
        6.2.1 改革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登记与备案的双轨模式第51页
        6.2.2 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构建赋权与购买的良性互动第51-52页
        6.2.3 完善组织体制建设,突出整合和优化的效能发挥第52页
        6.2.4 搭建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和数据的时代价值第52页
        6.2.5 建立人才交流机制,打破人才和资源的流动枷锁第52-53页
        6.2.6 加强社交软件推广,推进网络和信息的治理进程第53页
        6.2.7 转变民众噤言状态,增强热情与积极的公民意识第53-54页
总结与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牧区为例
下一篇: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