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动对动高精度相对定位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BDS系统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 第12页 |
1.2.2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第12-13页 |
1.3 动对动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动对动应用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周跳实时探测与修复技术 | 第14-15页 |
1.3.3 模糊度解算方法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载波相位差分定位基本理论 | 第18-33页 |
2.1 GNSS观测模型 | 第18-22页 |
2.1.1 非差观测方程 | 第18-20页 |
2.1.2 差分观测方程 | 第20-22页 |
2.2 差分定位函数模型 | 第22-25页 |
2.2.1 对流层延迟参数化 | 第22-23页 |
2.2.2 电离层延迟参数化 | 第23页 |
2.2.3 函数模型 | 第23-25页 |
2.3 差分定位随机模型 | 第25-27页 |
2.3.1 原始观测量随机模型 | 第25-26页 |
2.3.2 差分定位随机模型 | 第26-27页 |
2.4 参数估计方法 | 第27-29页 |
2.4.1 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 | 第27-28页 |
2.4.2 扩展Kalman滤波 | 第28-29页 |
2.5 模糊度整数估计 | 第29-32页 |
2.5.1 直接取整法 | 第30-31页 |
2.5.2 序贯取整法 | 第31页 |
2.5.3 整数最小二乘法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北斗观测数据质量分析 | 第33-52页 |
3.1 伪距观测量精度评估方法 | 第33-38页 |
3.1.1 伪距相位差组合法 | 第33-36页 |
3.1.2 多径组合法 | 第36-37页 |
3.1.3 MW组合法 | 第37-38页 |
3.1.4 方法小结 | 第38页 |
3.2 载波相位观测量精度评估方法 | 第38-41页 |
3.2.1 零基线或短基线双差法 | 第38-39页 |
3.2.2 无几何无电离层组合法 | 第39页 |
3.2.3 零基线和超短基线单差残差法 | 第39-41页 |
3.3 北斗二代一期观测数据质量 | 第41-45页 |
3.3.1 伪距观测精度分析 | 第41-43页 |
3.3.2 载波相位观测精度分析 | 第43-45页 |
3.4 北斗全球系统试验卫星测距信号质量 | 第45-51页 |
3.4.1 试验卫星概况 | 第45页 |
3.4.2 信噪比分析 | 第45-46页 |
3.4.3 伪距噪声分析 | 第46-47页 |
3.4.4 伪距多径分析 | 第47-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动对动模糊度解算方案 | 第52-71页 |
4.1 常用模糊度解算方法 | 第52-55页 |
4.1.1 无几何模糊度解算 | 第52-53页 |
4.1.2 LAMBDA算法 | 第53-54页 |
4.1.3 部分模糊度解算 | 第54-55页 |
4.2 北斗星上多径对宽巷模糊度解算的影响 | 第55-62页 |
4.2.1 北斗卫星星上多径现象 | 第55页 |
4.2.2 星上多径对宽巷模糊度解算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3 星上多径改正模型 | 第57-58页 |
4.2.4 计算与分析 | 第58-62页 |
4.3 几何与无几何相结合的部分模糊度解算方法 | 第62-70页 |
4.3.1 算法原理与流程 | 第62页 |
4.3.2 非差MW平滑 | 第62-64页 |
4.3.3 双差宽巷模糊度解算 | 第64-65页 |
4.3.4 几何窄巷模糊度解算 | 第65页 |
4.3.5 计算与分析 | 第65-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周跳实时探测与修复 | 第71-88页 |
5.1 分步法非差周跳实时探测与修复 | 第71-78页 |
5.1.1 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 | 第71-74页 |
5.1.2 周跳确定成功率 | 第74-75页 |
5.1.3 计算与分析 | 第75-78页 |
5.2 动对动周跳实时探测与修复方案 | 第78-87页 |
5.2.1 周跳探测 | 第79-80页 |
5.2.2 周跳确定 | 第80-81页 |
5.2.3 周跳验证与修复 | 第81-83页 |
5.2.4 计算与分析 | 第83-8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北斗动对动高精度相对定位算法及初步实验 | 第88-99页 |
6.1 算法框架 | 第88-89页 |
6.2 SB-JPALS性能指标 | 第89-90页 |
6.3 北斗双频动对动相对定位 | 第90-92页 |
6.3.1 定位模型 | 第90-91页 |
6.3.2 计算与分析 | 第91-92页 |
6.4 北斗三频动对动相对定位 | 第92-98页 |
6.4.1 定位模型 | 第92-94页 |
6.4.2 计算与分析 | 第94-9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七章 总结展望 | 第99-101页 |
7.1 主要工作总结 | 第99-100页 |
7.2 展望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作者简历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