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通过访问控制机制进行安全增强 | 第15-18页 |
1.2.2 通过虚拟机法进行安全增强 | 第18-19页 |
1.2.3 通过系统安全管理进行增强 | 第19-20页 |
1.2.4 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1-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25-39页 |
2.1 操作系统安全理论 | 第25-30页 |
2.1.1 访问控制 | 第25页 |
2.1.2 安全模型 | 第25-30页 |
2.2 Docker容器系统 | 第30-34页 |
2.2.1 Docker关键技术 | 第30-32页 |
2.2.2 Docker容器系统主要实体 | 第32-33页 |
2.2.3 Docker和虚拟机的对比 | 第33-34页 |
2.3 密码学基础 | 第34-37页 |
2.3.1 公钥密码 | 第35-36页 |
2.3.2 对称密码算法和哈希函数 | 第36页 |
2.3.3 密码协议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基于容器的桌面系统安全增强架构CellPlatform | 第39-51页 |
3.1 桌面系统安全需求与假设 | 第39-41页 |
3.1.1 安全需求 | 第39-40页 |
3.1.2 设计目标 | 第40-41页 |
3.1.3 威胁模型 | 第41页 |
3.2 CellPlatform总体架构 | 第41-43页 |
3.3 面向操作系统的多域隔离安全架构CellOS | 第43-47页 |
3.3.1 总体架构 | 第43-45页 |
3.3.2 CellOS安全模块 | 第45-47页 |
3.4 桌面应用仓库CellStore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基于最先访问的多域隔离安全模型 | 第51-59页 |
4.1 MISMBFA安全目标 | 第51页 |
4.2 MISMBFA模型相关定义 | 第51-52页 |
4.3 MISMBFA安全特性 | 第52页 |
4.4 MISMBFA安全标识管理 | 第52-54页 |
4.5 MISMBFA安全状态转换规则 | 第54-55页 |
4.6 MISMBFA的安全性定理证明 | 第55-5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桌面应用镜像安全防护机制 | 第59-67页 |
5.1 安全性需求分析 | 第59页 |
5.2 镜像的安全威胁分析 | 第59-60页 |
5.3 桌面应用仓库的安全防护架构SecImage | 第60-61页 |
5.4 镜像隐私保护 | 第61-63页 |
5.4.1 镜像脱密算法 | 第62页 |
5.4.2 镜像还原算法 | 第62-63页 |
5.5 镜像传输安全协议 | 第63-65页 |
5.5.1 镜像安全上传协议 | 第63-65页 |
5.5.2 Sec Image镜像安全下载 | 第6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CellPlatform原型系统实现及分析 | 第67-83页 |
6.1 CellPlatform原型系统实现 | 第67-76页 |
6.1.1 基础软件环境 | 第67-68页 |
6.1.2 面向容器的统一桌面系统实现 | 第68-71页 |
6.1.3 安全模块CellController实现 | 第71-73页 |
6.1.4 应用程序发布方法 | 第73-76页 |
6.2 性能分析 | 第76-79页 |
6.2.1 CellOS原型系统性能分析 | 第76-78页 |
6.2.2 桌面应用仓库安全防护架构Sec Image性能分析 | 第78-79页 |
6.3 安全性分析 | 第79-82页 |
6.3.1 安全架构对比分析 | 第79-80页 |
6.3.2 访问控制机制对比分析 | 第80-81页 |
6.3.3 应用程序安全对比分析 | 第81-8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3页 |
7.2 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作者简历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