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政治素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政治素质界定第9-11页
    1.3 国内外政治素质影响因素研究现状第11-13页
    1.4 本研究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13-14页
    1.5 研究方法第14-18页
        1.5.1 研究工具编制第14-16页
        1.5.2 实施调研第16-18页
2 基于大学生政治素质内在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8-24页
    2.1 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描述性统计第18-19页
    2.2 大学生政治素质内在关系的基本假设第19-20页
    2.3 大学生政治素质内在关系的探析第20-23页
        2.3.1 大学生政治素质各要素间的相关性第20-21页
        2.3.2 大学生政治素质各要素间的作用路径第21-23页
    2.4 小结第23-24页
3 基于大学生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4-35页
    3.1 大学生对政治素质影响因素的评价第24页
    3.2 大学生政治素质影响因素的路径假设第24-27页
        3.2.1 社会因素第24-25页
        3.2.2 学校因素第25-26页
        3.2.3 家庭因素第26页
        3.2.4 自身因素第26-27页
    3.3 大学生政治素质影响因素的独立作用模型第27-31页
        3.3.1 基于社会因素的政治素质回归模型第27-28页
        3.3.2 基于学校因素的政治素质回归模型第28-29页
        3.3.3 基于家庭因素的政治素质回归模型第29-30页
        3.3.4 基于自身因素的政治素质回归模型第30-31页
    3.4 大学生政治素质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模型第31-33页
    3.5 小结第33-35页
4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5-45页
    4.1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评价第35页
    4.2 不同自变量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多元回归分析第35-44页
        4.2.1 不同自变量对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多元回归分析第36-38页
        4.2.2 不同自变量对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多元回归分析第38-39页
        4.2.3 不同自变量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多元回归分析第39-41页
        4.2.4 不同自变量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多元回归分析第41-42页
        4.2.5 不同自变量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多元回归分析第42-44页
    4.3 小结第44-45页
5 结论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第50-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省级区域地方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与区域发展研究
下一篇: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