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其他机械元件论文

机械动密封热—固耦合仿真分析与性能优化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6页
2 LS-DYNA旋转摩擦热-固耦合仿真方法的验证第16-32页
    2.1 两圆环旋转摩擦热-固耦合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第16-20页
        2.1.1 边界条件及载荷的施加方式第17-18页
        2.1.2 接触类型及体单元类型的选择第18-20页
    2.2 两圆环旋转摩擦产热过程仿真与理论计算对比第20-25页
        2.2.1 边界条件及载荷施加第20-21页
        2.2.2 旋转摩擦产热过程理论计算第21-23页
        2.2.3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23-25页
    2.3 两圆环热传导过程仿真与理论计算对比第25-27页
        2.3.1 边界条件及载荷施加第25页
        2.3.2 热传导过程理论计算第25-26页
        2.3.3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26-27页
    2.4 两圆环旋转摩擦产热及热传导过程仿真与理论计算对比第27-30页
        2.4.1 摩擦产热及热传导过程理论计算第27-28页
        2.4.2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28-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3 动密封温度场及端面变形的有限元模拟第32-56页
    3.1 机械密封装置简介第32-36页
        3.1.1 机械密封分类第32-34页
        3.1.2 机械密封结构及泄漏点第34-36页
    3.2 动密封温度场热-固耦合瞬态仿真分析第36-44页
        3.2.1 动密封结构仿真假设条件第37页
        3.2.2 材料参数第37-38页
        3.2.3 边界条件及载荷施加第38-41页
        3.2.4 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第41-42页
        3.2.5 温度场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3.3 动密封端面变形热-固耦合准静态仿真分析第44-54页
        3.3.1 准静态模型温度边界程序编制第45-50页
        3.3.2 端面变形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4 动密封端面间液膜流场仿真分析及密封性能研究第56-66页
    4.1 端面间液膜厚度分布的计算第56-57页
    4.2 液膜流场仿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7-60页
        4.2.1 液膜流场仿真假设条件第58页
        4.2.2 流动状态判断第58-59页
        4.2.3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59-60页
    4.3 液膜流场仿真结果分析第60-64页
        4.3.1 液膜压力分布第60-62页
        4.3.2 液膜速度分布第62-63页
        4.3.3 泄漏量计算对比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5 动密封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6-96页
    5.1 弹簧比压的影响第66-77页
        5.1.1 密封端面温度分布第66-70页
        5.1.2 端面变形第70-72页
        5.1.3 液膜压力场及泄漏量第72-77页
    5.2 转速的影响第77-86页
        5.2.1 密封端面温度分布第77-82页
        5.2.2 端面变形第82-84页
        5.2.3 液膜压力场及泄漏量第84-86页
    5.3 密封介质压力的影响第86-94页
        5.3.1 密封端面温度分布第87-90页
        5.3.2 端面变形第90-91页
        5.3.3 液膜压力场及泄漏量第91-94页
    5.4 本章小结第94-96页
6 全文总结第96-98页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第96-97页
    6.2 展望第97-98页
致谢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2页
附录第102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沟球轴承发热瞬态有限元仿真研究
下一篇:基于Java3D的机械液压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