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传统胶粉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传统胶粉改性沥青低温性能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2.2 传统胶粉改性沥青低温阻裂机理 | 第15-17页 |
1.3 高温裂解胶粉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高温裂解胶粉改性沥青的典型加工工艺 | 第17-19页 |
1.3.2 高温裂解胶粉改性沥青低温阻裂机理 | 第19-20页 |
1.4 橡塑复合改性对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4.1 塑料材料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2 胶粉/PE复合改性技术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 第21-23页 |
1.5 本文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1.5.1 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2 沥青低温性能评价指标分析 | 第26-38页 |
2.1 各国规范中的主要评价指标比较 | 第26-28页 |
2.1.1 脆点指标的适用性 | 第26-27页 |
2.1.2 针入度指标的适用性 | 第27-28页 |
2.1.3 SHRP指标的适用性 | 第28页 |
2.2 适用于评价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方法比较 | 第28-36页 |
2.2.1 弯曲梁流变试验 | 第29-30页 |
2.2.2 低温延度及测力延度试验 | 第30-32页 |
2.2.3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 第32-36页 |
2.3 沥青低温性能指标综合评价 | 第36-38页 |
3 试验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38-52页 |
3.1 试验原材料分析 | 第38-42页 |
3.1.1 基质沥青 | 第38-40页 |
3.1.2 废胎胶粉 | 第40-41页 |
3.1.3 聚乙烯 | 第41-4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2-52页 |
3.2.1 常规指标试验 | 第43-44页 |
3.2.2 微观形态观察 | 第44-45页 |
3.2.3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 第45-47页 |
3.2.4 SHRP低温流变性能试验 | 第47-48页 |
3.2.5 SHRP高温流变性能试验 | 第48-49页 |
3.2.6 组分分析试验 | 第49-52页 |
4 高温裂解胶粉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评价研究 | 第52-72页 |
4.1 胶粉高温裂解对5℃延度值的影响 | 第52-54页 |
4.2 样品的制备及常规性能测试 | 第54-55页 |
4.3 胶粉裂解程度的表征 | 第55-58页 |
4.4 胶粉高温裂解对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影响 | 第58-64页 |
4.4.1 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测试方法比较 | 第58-62页 |
4.4.2 胶粉高温裂解对T_g值的影响规律 | 第62-64页 |
4.5 胶粉高温裂解对改性沥青低温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64-66页 |
4.6 组分变化与低温性能关联度分析 | 第66-7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5 高温裂解胶粉/PE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研究 | 第72-80页 |
5.1 样品制备 | 第72-73页 |
5.2 微观图像观察 | 第73-75页 |
5.3 低温流变性能 | 第75-77页 |
5.4 高温流变性能 | 第77-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6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试验研究 | 第80-90页 |
6.1 沥青混合料弯曲应变能密度 | 第80-81页 |
6.2 矿料参数和级配参数 | 第81-84页 |
6.2.1 矿料参数 | 第81-82页 |
6.2.2 级配参数 | 第82-84页 |
6.3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 第84-86页 |
6.4 小梁低温弯曲试验 | 第86-88页 |
6.4.1 试件制作 | 第86-87页 |
6.4.2 试验主要步骤 | 第87-88页 |
6.5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88-8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7.1 结论 | 第90-91页 |
7.2 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2页 |
附录 | 第102-107页 |
A 多重比较数据 | 第102-107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7页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