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概念界定的角度 | 第11-12页 |
1.2.2 分析路径的角度 | 第12-14页 |
1.2.3 类别研究的角度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1.3.2 访谈法 | 第15页 |
1.3.3 比较分析法 | 第15-16页 |
1.4 个案选择 | 第16页 |
1.5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2 理论与本文分析框架 | 第17-21页 |
2.1 社会行动理论 | 第17页 |
2.2 农民的理性“经济人”身份理论 | 第17-19页 |
2.3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9页 |
2.4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 | 第19-20页 |
2.5 本文分析框架 | 第20-21页 |
3 我国信访制度 | 第21-30页 |
3.1 我国信访制度的演进 | 第21-24页 |
3.2 我国信访制度的特点 | 第24-27页 |
3.2.1 制度立意指向民意收集 | 第24-25页 |
3.2.2 制度职能围绕稳定维护 | 第25-26页 |
3.2.3 制度贯彻依靠行政重视 | 第26-27页 |
3.3 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3.3.1 挤压司法救济发展空间 | 第28页 |
3.3.2 责任重大但是职权不足,难以协调统一 | 第28页 |
3.3.3 信访制度在基层的异化 | 第28页 |
3.4 我国信访新形势 | 第28-30页 |
3.4.1 信访形势的特点存在阶段性 | 第28-29页 |
3.4.2 信访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其大背景是社会转型 | 第29页 |
3.4.3 关于我国信访新形势分析的共识性结论 | 第29-30页 |
4 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悖论 | 第30-34页 |
4.1 功能悖论:农民维权和社会维稳 | 第30-32页 |
4.2 功能悖论的原因:维权宗旨与维稳绩效 | 第32-34页 |
5 信访功能悖论之个案分析 | 第34-51页 |
5.1 越级上访不断带来维稳成本激增 | 第34-38页 |
5.1.1 董金子两会期间进京上访个案 | 第34-36页 |
5.1.2 李某夫妇赴省上访个案 | 第36-38页 |
5.2 媒体参与上访造成政府被动 | 第38-44页 |
5.2.1 《媒体反映》报道村支书向低保户收费个案 | 第38-39页 |
5.2.2 《民声》反映申请危房改造补助个案 | 第39-40页 |
5.2.3 《渭南日报》为农民工讨薪直指政府部门个案 | 第40-44页 |
5.3 终结机制不健全导致息诉罢访难度大 | 第44-51页 |
5.3.1 李正明与陈武海重复上访个案 | 第45-49页 |
5.3.2 两案比较补充类型界定标准 | 第49-51页 |
6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