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主泵隔热装置流动传热特性分析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学位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核主泵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隔热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3 共轭传热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理论分析的基础 | 第13-23页 |
2.1 CFD分析的基础 | 第13-18页 |
2.1.1 CFD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2.1.2 CFD技术的发展 | 第14页 |
2.1.3 CFX中的湍流模型 | 第14-18页 |
2.2 传热的分析的基础 | 第18-22页 |
2.2.1 热传导 | 第19页 |
2.2.2 对流 | 第19-21页 |
2.2.3 热辐射 | 第21-22页 |
2.3 共轭传热控制方程 | 第22-23页 |
3 核主泵隔热装置三维精细模型的流动传热分析 | 第23-45页 |
3.1 三维精细模型的创建 | 第23页 |
3.2 三维精细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23-24页 |
3.3 三维精细模型的模拟运算 | 第24-28页 |
3.3.1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24-27页 |
3.3.2 收敛残差和监测点的设定 | 第27-28页 |
3.4 三维精细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28-43页 |
3.4.1 残差收敛曲线和监测点 | 第28页 |
3.4.2 流动特性的计算结果分析及分析 | 第28-32页 |
3.4.3 传热特性的计算结果分析及分析 | 第32-39页 |
3.4.4 压力特性的计算结果 | 第39-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核主泵隔热装置近似等效模型的流动传热分析 | 第45-55页 |
4.1 近似分析简化模型 | 第46-49页 |
4.1.1 周向离散流道近似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4.1.2 网格划分对比 | 第47-49页 |
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9-53页 |
4.2.1 扇区角度的确定 | 第49-50页 |
4.2.2 流动计算结果对比 | 第50页 |
4.2.3 温度计算结果对比 | 第50-52页 |
4.2.4 压力计算结果对比 | 第52-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近似分析方法的应用 | 第55-59页 |
5.1 节流间隙尺寸对流动传热的影响 | 第55-56页 |
5.1.1 近似分析模型的分析 | 第55-56页 |
5.1.2 三维精细模型的分析 | 第56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