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

植物内生菌Pantoea sp. PP04促进杂交狼尾草生长及提高其耐盐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杂交狼尾草及能源植物研究第13-14页
        1.1.1 能源植物研究概况第13页
        1.1.2 杂交狼尾草的开发及应用第13-14页
    1.2.植物盐害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盐胁迫的分布及对植物的影响第14-16页
        1.2.2 盐胁迫的作用机理第16-18页
        1.2.3 植物盐害的防治第18页
    1.3 内生菌应用及提高植物耐盐能力机制研究第18-22页
        1.3.1 内生菌应用第19-20页
        1.3.2 内生菌耐盐机制研究第20-22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2页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2-24页
        1.5.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泛菌属PP04对盐胁迫下杂交狼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4-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2.1.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2.1.2 实验仪器第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2.1 菌液制备第25-26页
        2.2.2 种子萌发及生长第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2.3.1 种子萌发的形态特征第26-27页
        2.3.2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第27-28页
        2.3.3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第28-29页
        2.3.4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胚芽长度的影响第29-30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泛菌属PP04对杂交狼尾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第32-41页
    3.1.材料与仪器第32-33页
        3.1.1 实验材料第32页
        3.1.2 实验仪器第32-33页
    3.2 实验方法第33-36页
        3.2.1 菌悬液的制备第33页
        3.2.2 杂交狼尾草的种植第33页
        3.2.3 盐胁迫处理第33-34页
        3.2.4 杂交狼尾草株高、鲜重的测定第34页
        3.2.5 杂交狼尾草根系活力的测定第34-35页
        3.2.6 杂交狼尾草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35页
        3.2.7 数据分析方法第35-3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6-39页
        3.3.1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第36-37页
        3.3.2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根系活力的影响第37-38页
        3.3.3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根冠比的影响第38页
        3.3.4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8-39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39-41页
第四章 泛菌属PP04对杂交狼尾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41-48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41-42页
        4.1.1 实验材料第41页
        4.1.2 实验仪器第41-42页
    4.2 实验方法第42-44页
        4.2.1 菌悬液制备第42页
        4.2.2 杂交狼尾草的种植第42页
        4.2.3 粗酶液的提取第42页
        4.2.4 杂交狼尾草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42-43页
        4.2.5 杂交狼尾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第43页
        4.2.6 杂交狼尾草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第43页
        4.2.7 杂交狼尾草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第43-44页
        4.2.8 杂交狼尾草叶片抗坏血酸酶(APX)活性的测定第4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4-46页
        4.3.1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44-45页
        4.3.2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第45-46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46-48页
第五章 泛菌属PP04对杂交狼尾草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第48-62页
    5.1 材料与仪器第48页
        5.1.1 实验材料第48页
        5.1.2 实验仪器第48页
    5.2 实验方法第48-53页
        5.2.1 菌悬液制备第48-49页
        5.2.2 杂交狼尾草的种植第49页
        5.2.3 杂交狼尾草叶片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第49-50页
        5.2.4 杂交狼尾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第50-51页
        5.2.5 杂交狼尾草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51-52页
        5.2.6 杂交狼尾草叶片P含量的测定第52-53页
        5.2.7 杂交狼尾草根系K~+、Na~+含量的测定第53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5.3.1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53-54页
        5.3.2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54-55页
        5.3.3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55-56页
        5.3.4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根系中P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5.3.5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根系中Na~+、K~+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5.3.6 内生菌对杂交狼尾草根系中K~+ /Na~+比的影响第58-59页
    5.4 小结与讨论第59-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5页
    6.1 结论第62-63页
    6.2 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81页
致谢第81-8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医疗D2C模式在基层社区慢病管理中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电连接器接触件接触特性与温度场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