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微流控技术 | 第11-13页 |
1.3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物理操控分离细胞方法 | 第13-28页 |
1.3.1 流体动力操控分离法 | 第13-18页 |
1.3.1.1 微结构过滤 | 第13-15页 |
1.3.1.2 确定性侧向位移 | 第15-16页 |
1.3.1.3 惯性分离 | 第16-18页 |
1.3.2 介电电泳操控分离法 | 第18-19页 |
1.3.3 声场操控分离法 | 第19-24页 |
1.3.4 磁场操控分离法 | 第24-28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8-31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4.3 创新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在微流控通道中利用超声驻波进行微粒排列和细胞操控分离的方法研究 | 第31-44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7页 |
2.2.1 实验用品和仪器 | 第32-33页 |
2.2.2 超声驻波效应微流控芯片的制备 | 第33-35页 |
2.2.3 PLGA微球的制备 | 第35页 |
2.2.4 PDMS微球的制备及其功能化修饰 | 第35页 |
2.2.5 材料的表征 | 第35-36页 |
2.2.6 三种微粒对超声驻波反应的测试 | 第36页 |
2.2.7 功能化PDMS微球与细胞结合的效果评价 | 第36-37页 |
2.2.8 功能化PDMS微球在超声驻波通道内分离细胞的效果测试 | 第37页 |
2.2.9 CCK-8 细胞活力实验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活性 | 第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2.3.1 实验系统搭建 | 第37-38页 |
2.3.2 材料的SEM表征及粒径分布 | 第38页 |
2.3.3 三种微粒对超声驻波的反应 | 第38-39页 |
2.3.4 功能化PDMS微球与细胞结合效果 | 第39-41页 |
2.3.5 功能化PDMS微球超声分离细胞的结果 | 第41页 |
2.3.6 CCK-8 细胞活力测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活性结果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基于透明质酸修饰二氧化硅磁珠的微流控分离癌细胞的研究 | 第44-55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50页 |
3.2.1 实验用品和仪器 | 第45-46页 |
3.2.2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 | 第46-47页 |
3.2.3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 第47页 |
3.2.4 材料的制备 | 第47-48页 |
3.2.5 材料的表征 | 第48页 |
3.2.6 材料与细胞共培养实验 | 第48-49页 |
3.2.7 通道层流效果测试 | 第49页 |
3.2.8 通道中细胞磁分离实验 | 第49页 |
3.2.9 不同的材料浓度对靶细胞分离效率影响 | 第49页 |
3.2.10 癌细胞捕获评价 | 第49-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3.3.1 材料的表征 | 第50-51页 |
3.3.2 透明质酸修饰的磁珠与细胞共培养后的结合效果 | 第51-52页 |
3.3.3 通道层流效果 | 第52-53页 |
3.3.4 通道中细胞的磁分离 | 第53页 |
3.3.5 不同浓度的材料对靶细胞的分离效率 | 第53页 |
3.3.6 癌细胞捕获的评价结果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4.2 课题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